[发明专利]偏振光元件、圆偏振光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53706.X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幡中伸行;大川春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H01L2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汤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光 元件 偏振 光板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光元件、圆偏振光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等。
背景技术
对于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光元件,一般使用由以碘染色的聚乙烯醇(PVA)构成的膜作为取向层(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铃木八十二编著,《液晶デイスプレイのできゐまで》,日刊工业新闻社,2005年11月28日发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有特定的偏振光层和光取向层的、新型偏振光元件及含有该偏振光元件的圆起偏器,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解决本发明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包含以下〔1〕~〔17〕点的发明。
〔1〕偏振光元件,是一种在透明基材上,光取向层及偏振光层依次按照顺序设置而成的起偏器,
该光取向层,由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形成,
该偏振光层,
由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形成。
〔2〕如上述〔1〕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偏振光层是在X线衍射测定中获得布拉格峰的偏振光层。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组合物含有2种以上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
〔4〕如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所述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是含有式(A’)所示基团的聚合物。
[式(A’)中,
n表示0或1。
X1表示单键、-O-、-COO-、-OCO-、-N=N-、-CH=CH-或-CH2-。
Y1表示单键或-O-。
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4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
*表示相对于聚合物主链的键合位置。]
〔5〕如上述〔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在所述透明基材上,涂布含有具有所述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和溶剂的组合物,于该透明基材上形成第1涂布膜的工序;
通过从该第1涂布膜干燥除去该溶剂,于该透明基材上形成第1干燥被膜,获得第1层积体的工序;
通过对该第1干燥被膜进行偏振光UV照射,由该第1干燥被膜形成光取向层,获得第2层积体的工序;
在该第2层积体上的该光取向层上,涂布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二色性色素及溶剂的组合物,于该光取向层上形成第2涂布膜的工序;
在该第2涂布膜中含有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不会进行聚合的条件下,通过对该第2涂布膜进行干燥,于该光取向层上形成第2干燥被膜,获得第3层积体的工序;
使该第2干燥被膜中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成为近晶液晶状态后,通过保持该近晶液晶状态使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聚合,由该第2干燥被膜形成偏振光层的工序。
〔6〕如上述〔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偏振光元件,其形状是膜状且为长条状。
〔7〕如上述〔6〕所述的偏振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准备将透明基材卷绕于第1卷芯的第1滚筒的工序;
从该第1滚筒连续送出该透明基材的工序;
涂布含有具有所述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和溶剂的组合物,于该透明基材上连续形成第1涂布膜的工序;
通过从该第1涂布膜干燥除去该溶剂,于该透明基材上形成第1干燥被膜,连续获得第1层积体的工序;
通过对该第1干燥被膜进行偏振光UV照射,形成具有相对于该第1层积体的搬运方向呈大致45°角度的取向方向的光取向层,连续获得第2层积体的工序;
在该光取向层上,涂布含有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二色性色素及溶剂的组合物,于该光取向层上连续形成第2涂布膜的工序;
在该第2涂布膜中含有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不会进行聚合的条件下,通过对该第2涂布膜进行干燥,于该光取向层上形成第2干燥被膜,连续获得第3层积体的工序;
使该第2干燥被膜中含有的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成为近晶液晶状态后,通过保持该近晶液晶状态,使该聚合性近晶液晶化合物聚合,形成在相对于该第3层积体的搬运方向呈45°角度具有吸收轴的偏振光层,连续获得偏振光元件的工序;
将连续获得的偏振光元件卷绕于第2卷芯,获得第2滚筒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转膜电泳槽降温装置
- 下一篇: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