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元素匹配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4339.5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源;郭广亮;苏炜;贾嵩;张钢刚;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66 | 分类号: | H03M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元素 匹配 编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元素匹配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元素匹配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CMOS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征尺寸等比例缩小,来自工艺制造过程的随机失配较为显著,电流源之间的匹配成为提升电流舵型DAC(数模转换器)线性度和分辨率的一个瓶颈。动态元素匹配(Dynamic Element Matching)通过随机地选择输出的电流源组合,将与输入信号有关的谐波能量转化为与输入信号无关的白噪声,因而可以在有较大的失配存在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线性度;通过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动态随机的过程,不需要反馈的调校,可以实现较高的工作速度并且可以实现无杂散动态范围(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SFDR)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基本无关,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线性度,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ADC(模数转换器)和DAC中。图1是传统的包含DEM模块的DAC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DAC的数字输入经过DEM模块编码后,输出M个数字位(图1中C1到CM),所述M个数字位分别经过一个1位子DAC转换为M个子模拟输出(图1中y1到yM),所述M个子模拟输出合成最终的模拟输出(图1中y)。
然而,传统DEM编码方法会急剧增大每采样周期跳变的开关数,而过多的开关跳变会导致较大的动态误差,如开关跳变不同步、时钟馈通等,这也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动态元素匹配编码方法,以便在将失配引起的失真转换为噪声的同时,减小每个采样周期的开关跳变数。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元素匹配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输入数字信号;
S2、将所述数字信号分为两部分L和R,设置指向所述数字信号中各元素的指针,并利用所设置的指针对L和R进行动态元素匹配编码,输出对应于L的M1个元素C1到CM1以及对应于R的M-M2+1个元素CM2到CM,其中M、M1、M2均为正整数,且M1是对M/2进行截尾取整得到的数,即M1=fix(M/2),且M2=M1+1。
优选地,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步骤:
S3、分别对元素C1到CM进行数模转换;
S4、对数模转换后得到的M个元素进行合成得到输出数据。
优选地,步骤S3中利用电流舵型DAC进行所述数模转换。
优选地,步骤S4中利用加法器对M个元素进行累加得到输出数据。
优选地,步骤S2具体为:
先执行步骤T000~T300:
T000,将所述数字信号的第一周期信号x[1]分成两个数据L[1]和R[1],L[1]=fix(x[1]/2),R[1]=x[1]-L[1];设定指针Pstart_L的初始值为1,设定指针Pend_L的初始值为L[1];设定指针Pstart_R的初始值为M2,设定指针Pend_R的初始值为R[1]+M2-1,指针Pstart_L为指向数字信号L所经编码器中元素的头指针,指针Pend_L为指向数字信号L所经编码器中元素的尾指针,指针Pstart_R为指向数字信号R所经编码器中元素的头指针,指针Pend_R为指向数字信号R所经编码器中元素的尾指针;
T100,判断所述数字信号的第n周期信号x[n]是否为0或者M,n>1;如果x[n]等于0或者M,则设定所述指针Pstart_L为rp_L[n],rp_L[n]表示1~M1的随机数,设定Pend_L为Pstart_L-1;设定Pstart_R为rp_R[n],rp_R[n]表示M2~M的随机数,设定Pend_R为Pstart_R-1;并且当x[n]为0时输出C1到CM为全0,当x[n]为M时输出C1到CM为全1;否则执行步骤T200;
T200,判断所述数字信号的第n周期信号x[n]与第n-1周期信号x[n-1]的关系,n>1,如果x[n]等于x[n-1],则保持步骤T100的输出结果不变,并保持指针Pstart_L、Pend_L、Pstart_R和Pend_R的值不变;否则,执行T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4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热装置和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 下一篇:连续式杀菌机用立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