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险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54422.2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7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明;王正刚;许亮;吴云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险 用户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险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在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传递信息,也可以在电子交易平台中交易购物。
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并不都是安全、可靠的。例如,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垃圾用户可能会出现散布谣言,攻击其他用户等行为。又如,在电子交易平台中,垃圾用户可能会出现欺诈,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一旦发现上述的不良行为,平台的管理者通常会查找问题的根源,对进行这些不良行为的垃圾用户进行处罚,例如,执行查封垃圾用户的账号,并将垃圾用户加入黑名单等措施,所述垃圾用户就不能再使用所述账号登陆对应的平台。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不良行为最终造成的危害不单单是垃圾用户的个人行为,其中有许多用户参加了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垃圾信息的传播,最终造成了不良行为的危害。当然,有些用户是非故意的传播了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垃圾信息,而有些用户是故意的传播了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垃圾信息,故意传播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垃圾信息的用户同样造成了危害,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制操作。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风险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可以识别出故意传播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垃圾信息的用户,从而进一步的减少不良行为造成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险用户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可以识别出故意传播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垃圾信息的用户,从而进一步的减少不良行为造成的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险用户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所有被处罚的用户作为垃圾用户;
获取每个垃圾用户发起的信息,通过所述发起的信息分析出所述垃圾用户的所有关联用户,并计算出在所述垃圾用户中所述关联用户的权重,其中,所述关联用户为与所述垃圾用户发起的信息进行交互的用户;
以关联用户为维度,分析出所述关联用户对应的垃圾用户,根据所述关联用户对应的垃圾用户和在对应垃圾用户中所述关联用户的权重,识别所述关联用户为风险用户;
对识别出的风险用户进行监控,并限制所述风险用户的操作权限。
优选地,根据所述关联用户对应的垃圾用户和在对应垃圾用户中所述关联用户的权重,识别所述关联用户为垃圾用户,包括:检测所述关联用户对应的垃圾用户的数量是否超过风险阈值;若超过风险阈值,则识别所述关联用户为风险用户;若不超过所述风险阈值,则检测在对应垃圾用户中所述关联用户的权重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异常,则识别所述关联用户为风险用户。
优选地,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将被处罚的卖家作为垃圾用户,则所述关联用户为买家;所述获取每个垃圾用户发起的信息,通过所述发起的信息分析出所述垃圾用户的所有关联用户,并计算出在所述垃圾用户中所述关联用户的权重,包括:获取每个垃圾用户的交易信息,并对所述交易信息进行分析,其中,所述交易信息中包括买家、买家购买的商品数量和买家购买的商品总价;分析出所述垃圾用户的交易信息中的所有买家;计算买家购买的商品数量和买家购买的商品总价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在所述垃圾用户中所述买家的权重。
优选地,所述以关联用户为维度,分析出所述关联用户对应的垃圾用户,包括:以买家为维度建立权重买家列表,在所述权重买家列表中针对每个买家,记录所述买家对应的所有垃圾用户和在每个对应垃圾用户中所述买家的权重。
优选地,根据所述关联用户对应的垃圾用户和在对应垃圾用户中所述关联用户的权重,识别所述关联用户为垃圾用户,包括:在所述权重买家列表中,检测所述买家对应的垃圾用户的数量是否超过风险阈值;若超过风险阈值,则识别所述买家为风险用户;若不超过所述风险阈值,则检测在对应垃圾用户中所述买家的权重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异常,则识别所述买家为风险用户。
优选地,所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有被处罚的垃圾用户之后,还包括:建立垃圾用户列表,并在所述垃圾用户列表中存储所有被处罚的垃圾用户。
优选地,所述交易信息中还包括买家与所述垃圾用户的交易次数,则在所述权重买家列表中记录所述买家与对应垃圾用户的交易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4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