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中载体环境下微生物的富集及降解有机物的控制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5701.0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栋林;向勇;常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0;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 载体 环境 微生物 富集 降解 有机物 控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污水处理中载体环境下微生物的富集,及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控制与应用。
技术背景
100年来,人类将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即用污泥做为生物降解原始出发菌源,来处理污水中的有机废弃物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水量的污染日趋严重化,导致仍然应用与传统相同的工艺,处理结果却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就说污水处理效率不能满足污水处理排放的标准。
发明内容
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不完善,依据生物降解中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通过载体富集微生物,来增加污水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1.2经试验证实,将待处理污水中的污泥和特定载体放入扩增装置中,控制温度,闷曝气,在短时间里,载体上将附着微生物,便于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
1.3经试验结果证实,对目前已有的生活污水生物降解的实际应用状况,找一个微生物连续扩增的应用装置,装置中加入匹配载体,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中,生活污水中载体富集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水的核心技术原理是:污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自然情况下,这些物质依靠环境中的微生物等将它们缓慢分解以维持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污水处理即利用这一基本原理,从待处理的生活污水中通过载体富集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湿度及空气等),这些微生物能够有效地产生蛋白酶、脂肪酶、水解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使高分子物质分解成能够被微生物分解的低分子物质,并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酒精、有机酸和少量氨,以气体和水的形态释放。有机氮经氨化菌氨化成NH4,经硝化菌氧化形成硝酸盐,再经反硝化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脱氮。简言之,就是一些特殊的细菌能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污染的小分子物质和水,从而使污水治理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本发明提供了待处理生活污水中载体环境下微生物的富集,该富集的微生物,扩充了污水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了生活污水降解的效率。载体富集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细菌是我们处理污水中污泥菌团中的主要工作菌,他的增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匹配是增加提供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的一个方法。
2.1提供一种快速微生物富集载体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将待处理污水中的微生物快速附着在载体上,以达到快速启动污水处理系统。
1)快速微生物富集载体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选择适合待处理污水厂适用的载体。
B.制备一个扩增培养装置(装置依据载体的形状和数量而定装置体积),装置要求防水(降雨),保持恒温35-40℃,曝气(增氧)装置,进出水管道,添加培养基口方便处理等.
C.将载体装入扩增装置中,同时加入待处理污水厂的污泥,培养基然后开始闷曝气24小时,载体将附着上生物膜,厚度为90~110μm。
2.2提供一种载体环境下微生物富集的方法
此方法可将已有或待处置有机污水中的微生物扩增,以达到更高效率处置待处理污水。
1)有效菌连续扩增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制备扩增培养装置(依据处理污水量而定装置量体积),装置要求防水(降雨),保持恒温35-40℃,曝气(增氧)装置,进出水管道,添加培养基口方便处理等.
B.在培养装置中添加特定载体物质,以加强微生物的“着床”以提高扩增菌群数量。
C.加入待处理有机污水(占装置80%v),加入培养基(微生物LB),加入待处理污水中的污泥(按重量不低于0.5%v)。
E.再加污水通入曝气装置,循环重复步骤D和E。
2)经在微生物较佳生长条件下的扩增装置培养后,放出污水中的菌群及菌数大大超出一般好氧池内的自然生长菌种数,可增加10万个/ml-1亿个/ml.
本发明所用扩增装置因地制宜的放置在常规设计的好氧池旁,装置中的曝气量为常规即可。
为提高污水厂的启动时间和污水中有机物降解效率。将富集了微生物的载体添加到待处理污水的好氧曝气池中,添加方式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来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复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5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炒灶防空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