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功能性神经刺激的康复治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6275.2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3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应佳伟;沈叶;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共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功能 神经 刺激 康复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瘫痪下肢的辅助康复、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的恢复的一款体戴式的利用功能性神经刺激的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这些年来由于急性脑血管病及外伤性精髓损伤所致的偏瘫患者越来越普遍,这些病症给患者造成了痛苦。近年来,医学界对医治这类病进行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医学领域,提出“康复工程学”的说法,现有技术的治疗仪器国内外有多种形式,此外还有如针灸、微波经络穴位治疗仪、电子按摩器、助行装具等,但由于这些仪器、设备体积和重量较大,消耗能源量多,而且只是不同程度地起着针灸、局部刺激、按摩作用,对病人已瘫痪的神经、肌肉并不能使其恢复机能,因此均不能付诸实施。
FES功能性电刺激用于步态训练在国外已比较成熟,国内目前应用较少。FES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基于步态检测的触发机制设计,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方式是采用惯性传感器触发及脚踏开关触发,或者生物传感触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功能性神经刺激的康复治疗装置,通过步态传感器识别能对人体肢体机能并进行功能性电刺激从而帮助肢体实现机能恢复,该装置同样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持续性运动神经元或脊髓损害而产生足下垂的症状。
利用功能性神经刺激的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惯性传感单元、电刺激产生单元以及主机;上述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惯性传感单元、电刺激产生单元均与主机连接。
所述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惯性传感单元、电刺激产生单元这三部件与主机之间设有接插件。
所述惯性传感单元、电刺激产生单元这两个部件与主机之间设有接插件。
所述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直接通过排线与主机相连。
所述惯性传感单元直接通过排线与主机相连。
所述惯性传感单元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主机相连。
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为蓝牙或者Wi-Fi。
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分析装置分别与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惯性传感单元相连,数据处理装置与电刺激产生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惯性传感单元探测病人的信号,然后经过主机的处理使电刺激产生单元产生电刺激帮助肢体实现机能恢复同时预防和治疗由于持续性运动神经元或脊髓损害而产生足下垂的症状。另外,惯性传感单元可以内置在主机内或者外置在主机外,根据需要选择,当需要将惯性传感单元移动到主机外使用时,可采用插拔方式或者直接连接方式连接,这样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产品的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是图1中的产品中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惯性传感单元、电刺激产生单元采用插拔方式连接主机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产品中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采用直接连接方式连接主机的示意图;
图中 1. 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2. 惯性传感单元、3. 电刺激产生单元、4. 主机、5.接插件、6.排线、7. 数据处理装置、8. 数据分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一种利用功能性神经刺激的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1、惯性传感单元2、电刺激产生单元3以及主机4;上述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1、惯性传感单元2、电刺激产生单元3均与主机4连接。主机4内安装有数据处理装置7和数据分析装置8。
请参考图2及图3,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1形状类似于人体脚垫的形状,当然为了适应人体的需求还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功能性电刺激感应模组1可为多个。该模组在使用中置于足底感应点,用于感应步态时相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步态时相信号首先经过接插件5然后通过排线6传递给主机4内的数据处理装置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共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共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