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类识别抄网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391.4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马茵驰;吴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吴卫平 |
主分类号: | A01K77/00 | 分类号: | A01K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自动化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鱼类识别抄网。
背景技术
在渔业养殖领域,鱼的实时监测对于了解其生存状态,产籽状态,促进鱼类的增长繁殖有重大帮助。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的发展,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在每条鱼身上嵌入电子标签,然后定期将鱼从水中捞出,然后通过手持式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上的信息,以便识别鱼的个体信息,然后将鱼的信息传输到服务器上,给每一条鱼建立独立的电子档案,实现精细化喂养。这种方法操作繁琐,并且由于需要将鱼从水中捞出,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在渔业养殖方面对鱼的识别只能采用手持PDA方式,识别距离只能在5cm左右,并需要将鱼捞起来,才能识别,对鱼的损伤很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鱼类识别抄网,包括网兜、撑架和手柄,该鱼类识别抄网还包括第一环形天线、第二环形天线和采集器,所述第一环形天线安装在所述撑架上,所述第二环形天线安装在所述网兜上,所述采集器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并且所述采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和第二环形天线电连接。
通过本发明的鱼类识别抄网,可以在水中抄鱼,不必将鱼从水中捞出,通过两个环形天线,即可读取鱼身上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给采集器,然后由采集器对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输出给外部设备,例如PDA和服务器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其能够方便地在水中抄鱼以获取鱼的个体信息,不需要将鱼从水中捞出,使用方便快捷,且基本上不会对鱼造成任何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鱼类识别抄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鱼类识别抄网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鱼类识别抄网,包括网兜4、撑架3和手柄5,其特征在于,该鱼类识别抄网还包括第一环形天线1、第二环形天线2和采集器6,所述第一环形天线1安装在所述撑架3上,所述第二环形天线2安装在所述网兜4上,所述采集器6安装在所述手柄5上,并且所述采集器6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1和第二环形天线2电连接。
第一环形天线1一般安装在撑架3上,例如可以通过形状匹配的方式安装在撑架3上,同时还可以辅助使用一些卡口或者绑带等固定手段。第二环形天线2一般可以直接通过绑带等手段固定在网兜4上。第一环形天线1和第二环形天线2的形状一般与撑架3的形状对应,通常为圆形。第一环形天线1的直径大于第二环形天线2的直径。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环形天线1的直径优选为40cm,第二环形天线2的直径优选为25cm。采集器6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手段安装到手柄5上。采集器6和两个环形天线1、2之间一般可以采用电缆进行连接,以便为天线1、2提供电能,同时从天线1、2接收来自于电子标签的信号。
具体地,所述采集器6包括电源模块61、多路读写模块62、操作模块63和无线传输模块64,其中,所述电源模块61用于为所述多路读写模块62、控制模块63和无线传输模块64提供电能,所述多路读写模块62用于从所述第一环形天线1和第二环形天线2接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所述无线传输模块64,所述操作模块63与所述多路读写模块62电连接。
另外,所述手柄5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采集器6电连接的第一指示灯8、第二指示灯9和开关按钮7。所述第一环形天线1的直径优选为40cm,所述第二环形天线2的直径优选为25cm。所述多路读写模块62的工作频率优选为134.4K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吴卫平,未经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吴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3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车轮胎原料
- 下一篇:一种海藻面酱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