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781.1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镰仓新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JUK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35/00 | 分类号: | D05B35/00;D05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缝纫机、和在规定地保持缝制物的状态下将其间歇地输送至缝纫机的间歇输送(indexer)装置的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沿上衣等缝制物的一端边缘,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纽扣孔锁边线迹的情况下,必须使缝制物的一端边缘的线迹形成位置依次位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部。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示,与形成纽扣孔并在其周围形成纽扣孔锁边线迹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组合而使用间歇输送装置,该间歇输送装置用于保持缝制物,并使其沿一端边缘相对于该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部间歇地移动。
在服装行业(缝制工厂)等中,在衬衫等的主布料的前襟上形成的纽扣孔BW的位置,如图25所示,通常将宽度方向的偏离量从前襟宽度W的宽度中心(L1)偏离±0.25mm以内作为正常,将偏离大于或等于该范围离的情况作为不良。
另外,如图26所示,从与上述定位单元抵接的主布料端缘侧的前襟端部V至纽扣孔BW的位置的距离L2的偏离量,通常将0.5mm以内作为正常,将大于或等于该范围作为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0-246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因为间歇输送装置由下述设备构成,即:将放置的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的装置(预设置装置);暂时地保持向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的装置(辅助夹紧机构);以及间歇地将缝制物向缝纫机的缝合部输送的装置(输送机构),并将这些装置与缝纫机一起载置在框架上,所以很难将上述偏离量限定在规定范围内。
在图27及图28中,对具有缝纫机和间歇输送装置的缝制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框架(工作台)1上方设置缝纫机4、预设置装置2、辅助夹紧机构40、以及输送机构30。此外,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将向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制物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缝制物输送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将垂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Z。
缝纫机4利用缝针等缝制部,通过循环动作而在缝制物上形成纽扣孔锁边缝。
预设置装置2具有预设置工作台21,该预设置工作台21具有可以载置主布料等缝制物W的大致水平的上表面,且可以沿Y方向从图27前侧的待机位置前进至位于里侧的传递位置。
在预设置装置2的预设置工作台21上,在沿缝制物输送方向X的传递位置侧的端缘部21a处,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切槽22a至22f。
辅助夹紧机构40如图28所示,具有支撑在机架上的多个支承板31及上板32,其各自基端部可以旋转。
如果各支承板31上升,则其位于预设置工作台的各个切槽22a至22f内,并与上述预设置工作台2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
上板32在从上升位置(图29实线)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其前端部与上升的各个支承板31的上表面卡合,夹持(保持)上述缝制物的端部。
输送机构30在可升降且可在X方向上间歇移动的输送体3下降时,保持缝制物W的中间部,并可以在由上述辅助夹紧机构40的保持松开之后,沿X方向间歇地移动,从而可以将缝制物的纽扣孔锁边缝形成位置向上述缝纫机4的缝制部依次输送。
根据缝纫机4,必须按照使多个纽扣孔锁边缝沿缝制物W的前端缘(前襟端部)形成在从缝制物W的前端缘(前襟端部)在Y方向上一定距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缝制物W的前端缘。因此,设置有止动器等机械的或照射预设置工作台21的LED等的光学的定位单元(未图示)。
在装置整体处于适当的配置关系时,缝制物W的前端缘相对于缝纫机4的缝制部处于Y方向上规定的配置关系。即,上述图25中宽度方向的偏离量及图26的距离L2的偏离量在容许范围内。
因此,例如如图7(2)所示,必须使保持缝制物W的前端缘的预设置工作台21及支承板31的位置适当。
但是,如图7(1)所示,存在支承板31从切槽22的里侧端部的Y方向的距离d变大(宽),或虽未图示,但距离d变小(窄)的情况。
申请人进行各种装置的检查及反复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支撑缝纫机或预设置机构的框架1的挠曲。
即,通常,在工厂进行上述间歇输送装置组装时,通过在水平且平坦的地面上,使设置于框架下端的所有调节器与地面接触,在框架无挠曲的状态下,对装置进行组装及调整。但是,出厂后设置在缝制工厂时,缝制工厂的设置地面未必是水平且平坦的地面,如果设置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则框架1会产生挠曲,从而使设置在框架1上的各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偏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UKI株式会社,未经JUK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