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气味产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8532.6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3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方维伦;张恒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维伦 |
主分类号: | G05D11/00 | 分类号: | G05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气味 产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味产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装置的微型化气味产生器。
背景技术
传统气味释放器除了体积庞大不易携带以外,所能释放的气味也仅限填充于其中的香水或是香精。随着电子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已融入一般大众的生活之中,而目前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通常是在视觉、听觉与触觉上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嗅觉部分并未有深入研究。
不过,随着工艺的发展,已逐渐有人提出将气味释放器微型化,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构想,如美国发明专利公开第US20040203412号,揭露一种可散发气味的通讯装置,将一香水容置区设置在通讯装置的一发热元件上,利用通讯装置工作时,该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热量将一香水挥发而产生气味。
而在美国专利公开第US20110217211号中,则揭露一种利用光触媒产生气味的结构,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主要为将光触媒形成的微胶囊中包覆有气味物质,当其受到紫外光或其他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时,该微胶囊中的该气味物质可散出于外界,而产生一气味。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利用加热的方式以释放香水的气味,容易因经常性的加热该香水,使该香水产生变质的问题,而以光触媒式触发微胶囊的方式释放气味,则会有需额外使用不同光源及不易控制该气味物质的释放量的问题,因此仍有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气味释放装置具有加热香水易变质、需额外使用光源触发以及释放量不易控制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型气味产生器,包含有一气味元件、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一材料以及一驱动单元。该气味元件包含有一壳体、一设于该壳体内的腔室、一穿设于该壳体上与该腔室连通的气孔以及一设于该腔室中的震动单元;该第一材料位于该腔室中,并具有一第一气味;该驱动单元与该震动单元连接。
其中,该震动单元受该驱动单元的控制而产生一使该腔室内形成一扰动气流的震动,藉此使该第一材料通过该气孔离开该腔室而散发该第一气味。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微型气味产生器,包含有多个气味元件、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一材料、多个呈颗粒状的第二材料以及一驱动单元。该气味元件呈阵列式排列,并分别包含有一壳体、一设于该壳体内的腔室、一穿设于该壳体上与该腔室连通的气孔以及一设于该腔室中的震动单元;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分别设于对应的该气味元件的该腔室中,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分别具有一第一气味以及一第二气味;该驱动单元与该震动单元连接。
其中,该震动单元受该驱动单元的控制而产生一使该腔室内形成一扰动气流的震动,藉此使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通过该气孔离开该腔室而混合形成一混合气味。
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一、本发明利用呈颗粒状的该第一材料以及该震动单元的设置,以产生扰动气流的方式释放该第一气味,具有不需经过加热、该第一材料不易变质、不需额外光源触发以及释放量容易控制的优点。
二、本发明还利用该第一材料及该第二材料分别设置于阵列式的该气味元件之中,而具有释放相异的该第一材料及该第二材料,以达到调配该混合气味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性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性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维伦,未经方维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电梯
- 下一篇:一种公路安装的车辆升降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