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乌鸡球虫病中药散剂配方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59373.1 申请日: 2012-07-26
公开(公告)号: CN103565987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2
发明(设计)人: 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 吴昊
主分类号: A61K36/756 分类号: A61K36/756;A61K9/14;A61P33/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63300 河北省唐山市***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乌鸡 球虫病 中药 散剂 配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乌鸡球虫病的中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乌鸡球虫病的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

乌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任何年龄的乌鸡均可发生,以1周~10周龄的乌鸡发病率和致死率高,最高可达80%以上。病愈的雏乌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乌鸡一般不发病,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它给养乌鸡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球虫药进行抗球虫作用,但极易产生耐药性,多数病例并发其他感染,愈后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抗生素进行抗球虫时,极易产生耐药性,多数病例并发其他感染,愈后不良等诸多不足。提供一种药材资源丰富,配伍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乌鸡球虫病的中药散剂。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乌鸡球虫病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药用常山40份、白头翁40份、柴胡40份、车前子40份、仙鹤草40份、黄芪40份、地榆30份、苦参30份、甘草30份、黄连30份、黄柏30份、黄芩30份、当归30份,将上述精选的优质原料进行凉晒,含水量少于10%,利用多功能粉碎机分别进行粉碎,分别制成粗粉,分别通过24目筛进行过筛,分别称重,小剂量采用研磨混合,大剂量采用搅拌混合,利用自动定量分包机分剂量,包装,按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制成每袋含成品200克的包装。使用方法是制成中药煎剂,通过饮水给药,即将成品粗粉放入锅中,加水2~2.5倍重量份,加温煮沸,过滤,得到的液体为临床上直接使用的制剂。

本发明依据以下机理制成:

本发明的乌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是:

病乌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乌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逐渐消瘦,病乌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本发明的乌鸡球虫病的病理变化是:

病乌鸡消瘦,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葫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粘膜有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本发明的实验室诊断是: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特征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其方法是,用小外科刀或竹片刮取病变肠粘膜表层物或粪便放于载玻片上,加1~2滴甘油与生理盐水的等量混合液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加盖玻片直接镜检或用姬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后镜检。卵囊是球虫生活史中最易识别的阶段,形态为圆或卵圆形,中央有一个或孢子细胞双叫原生质团块,呈深色,圆形,周围有透明区。但因卵囊出现在生活史中较晚期,严重病例不易检到。只要检到球虫发育史中某一形态,如卵囊、裂殖子、裂殖体或配子体,便可确诊。

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生素进行抗球虫,但极易产生耐药性,造成多数病例并发其他感染,愈后不良。

本发明的各味中药的药用作用如下:

常山:苦、辛,寒,有毒。入肺、肝、心经。有截疟解毒,涌吐壅滞于胸胁的痰饮、宿食之功。

白头翁:苦、寒,入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

柴胡:苦、微寒。入肝、胆、心经。有透表泄热,清解少阳,调和表里,舒肝解郁,清胆截疟的作用。

车前子:苦,寒,有大毒。入肝、肾经。有活血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仙鹤草:苦、涩,平。入肺、肝、脾经。有收敛止血和解毒消肿的作用。

黄芪:性味甘、温。入脾、肺经。有益气健脾土,升举阳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等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昊,未经吴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9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