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殖虾蟹池塘底栖活饵料的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0109.X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清;黄成;彭刚;刘国兴;李佳佳;严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7/033;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殖 池塘 底栖活 饵料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虾蟹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长效增殖虾蟹养殖池塘底栖活饵料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江苏是我国传统养殖大省,养殖面积及养殖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江苏淡水养殖面积达836万亩,养殖产量290万吨,其中淡水虾蟹养殖效益显著,群众养殖热情高涨。2010年江苏仅河蟹养殖面积就达394万亩,产量28万吨,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产值近180亿元,分别占江苏渔业产值和内陆渔业产值的22.3%和29.8%,养殖的产量、产值逐年上升。克氏原螯虾2006年江苏养殖面积仅10万亩,2007年近30万亩,2008年约为47万亩,2009年达95万亩,2010年更迅速上升到130万亩,显示了较好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已经成为我省水产养殖优势主导品种。但是受一些传统观念影响,倾向于养殖用水和饲料投喂的管理与研究,往往忽视池塘的自净能力和池底生产能力的提高,常因水草问题导致减产。池底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分解容器,目前的养殖方式,容易造成″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生态失衡,造成池底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积。对于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养殖而言,由于其主要以底栖爬行生活,养殖过程中池塘底质、底栖天然饵料的优劣更为重要,目前养殖池塘底栖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瓶颈,直接影响到生长速度、病害发生、商品规格与品质好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殖虾蟹养殖池塘底栖活饵料的养殖方法,采用生态的方式将池底淤泥中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长效转化为活的虾蟹饵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改善池底生态环境,提高养殖产品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关键技术是对“黑化”池底进行生态改良,形成一种培育池塘底栖活饵料的良好温床,为底栖甲壳类养殖提供大量适口饵料。本发明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1、清塘曝晒:在冬闲时期将存塘的虾蟹全部捕捞完毕,排干池塘池水,池底曝晒至龟裂;
2、池底翻耕:用农用拖拉机装犁翻耕,翻耕深度20cm左右,再曝晒至泛白;
3、底泥测定:采集曝晒后的底泥检测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
4、施肥旋耕:每亩施用有机肥150-200kg,并根据测定结果加入复合肥全池泼洒,用旋耕机池底翻耕,将肥料和底泥充分混匀,同时平整池底;
5、栽种水草:选择虾蟹喜食的伊乐藻、轮叶黑藻、黄丝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进行栽种,水草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60%。水草布局以条块式棋盘式为宜,每块水草宽3-5m,相邻两块水草相隔3m左右;
6、引种接种:池塘加水10-15cm,选择虾蟹喜食的水丝蚓等水生寡毛类底栖生物培育;
7、放养管理:待水丝蚓大量繁殖,水草生长旺盛后放养虾种或一龄蟹种,放养后按正常养殖方法管理,饲料投喂应按吃食情况确定投饲量。
本发明通过平衡池底塘泥营养元素,接种水蚯蚓等底栖动物形成大量的适宜虾蟹利用的天然活饵料,通过人工移栽水草,合理规划水体空间,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达到改良底质,增强池塘自净化能力的效果。本发明能有效改善池底底质和水体环境,长效促进底栖动物和水草等天然饵料增殖与生长,提高池底生产力,降低饲料投喂成本,达到改善商品虾蟹质量和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增殖克氏原螯虾池塘底栖活饵料的养殖方法:
1、池塘条件:成虾养殖池一般面积10~20亩,水深1.2~1.5m,池埂坡比1∶3,池埂不渗漏,底层淤泥≤20cm,有条件的可使用聚乙烯网护坡。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壤为粘土或壤土。
2、清塘曝晒:在冬闲时期将存塘的虾蟹全部捕捞完毕,排干池塘池水,加生石灰干法清塘,池底曝晒至龟裂,使池塘土壤表层疏松,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盐,同时能有效杀灭潜伏的病虫害。
3、池底翻耕:用农用拖拉机装犁翻耕,翻耕深度20cm以上,再曝晒至泛白。促使池塘底泥氧化,通过曝晒和冷冻,使底泥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水草根系伸展,促进水草和底栖动物增殖与生长。
4、底泥测定:采集曝晒后的底泥,在实验室或送专业检测机构测定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确定土壤底泥的肥力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0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水防锈油使用性能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溶胶凝胶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