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0572.4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田立斌;肖人岳;赵丽;何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is 超高频 局部 放电 信号 识别 方法 | ||
1.一种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识别方法,包括模型训练过程和缺陷识别过程,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型训练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1)输入四种带有类别标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作为训练样本,其中固定粒子放电标记为(1,0,0,0),自由粒子放电标记为(0,1,0,0),浮动电极放电标记为(0,0,1,0),绝缘缺陷放电标记为(0,0,0,1);
(1-2)对步骤(1-1)输入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预处理;
(1-3)对预处理后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提取以下放电特征:平均放电幅值、放电幅值标准差、放电相位分布、放电极性、放电时间间隔均值;
(1-4)以步骤(1-3)提取的放电特征作为参数进行建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1)将步骤(1-3)提取的放电特征进行类别标识,其中固定粒子放电信号标记为(1,0,0,0),自由粒子放电信号标记为(0,1,0,0),浮动电极放电信号标记为(0,0,1,0),绝缘缺陷放电信号标记为(0,0,0,1);
(1-4-2)对进行类别标识后的放电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带有类别标记的所有放电特征参数作为训练样本,构成训练样本集;
(1-4-3)选择模型参数;
(1-4-4)先用遗传模拟退火算训练神经网络,使神经网络的权值定位于权空间最优附近,然后采用BP算法进行局部搜索,使神经网络的权值迅速地收敛到最终的优化值,最后使用BP神经网络工具对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GSA-BP模型;
所述缺陷识别过程包括:
(2-1)输入待测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
(2-2)对步骤(2-1)输入的待测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预处理;
(2-3)提取步骤(2-2)得到的待测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的特征:平均放电幅值、放电幅值标准差、放电相位分布、放电极性、放电时间间隔均值,得到待测样本特征;
(2-4)用步骤(1-4-4)的得到的GSA-BP模型对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待测样本进行分类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3)所述模型参数包括:种群初始化、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适应度函数、初始温度、温度更新函数、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4)所述先用遗传模拟退火算训练神经网络,使神经网络的权值定位于权空间最优附近,然后采用BP算法进行局部搜索,使神经网络的权值迅速地收敛到最终的优化值,最后使用BP神经网络工具对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从而得到GSA-BP模型,具体为:
(1-4-4-1)初始化BP神经网络:根据输入输出参数个数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进而确定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中需要优化的参数的个数;
(1-4-4-2)初始化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中种群规模、最大迭代次数、染色体长度、初始温度、温度更新函数;
(1-4-4-3)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然后通过适应度函数计算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中的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1-4-4-4)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根据选择、交叉、变异和退火一系列操作找到具有最优适应度的个体;
(1-4-4-5)BP神经网络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得到的最优个体为BP神经网络初始的权值和阈值赋值;
(1-4-4-6)采用步骤(1-4-4-5)得到的BP神经网络初始的权值和阈值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和学习,使用BP神经网络工具对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GSA-BP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S超高频局部放电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a)采样量化:采集连续50个周期的GIS局部放电信号作为一个放电样本,统一把放电数据存储为单周期数据形式,即存为三维谱图,其中表示相位,q代表放电幅值,t代表连续50个周期;
(b)去干扰:将测得的GIS局部放电信号混入的干扰滤除,突出有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05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针织成衣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送液装置及送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