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菜蛾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1656.X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龙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科中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N47/46;A01N43/90;A01N37/02;A01N35/02;A01N31/02;A01N27/00;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菜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菜蛾诱捕器。
背景技术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蔬菜大害虫。它严重为害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芥菜、白菜、萝卜、油菜等,也取食马铃薯、番茄、葱、洋葱、紫罗兰、桂竹香、板兰根等植物。目前,小菜蛾已对包括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在内的多种农药产生了明显的抗性。鉴于小菜蛾对蔬菜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均加强了对该虫生物学、种群生态学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开发出新的防虫方法。其中,化学信息素量微、活性强、对环境无害,有望利用其开发出新的防治技术。
研究发现,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远距离发现主要是通过其嗅觉和视觉来完成的。其中,嗅觉可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十字花科植物内的芥子苷分解为异硫氰酸酯,经叶片挥发出来形成特有的香辛气味,对小菜蛾成虫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另外,小菜蛾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在个体交配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就是基于寄主植物释放的信息素和小菜蛾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而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小菜蛾防治中小菜蛾易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和化学药剂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小菜蛾诱捕器,其具有引诱力强、使用简便、对人畜无毒。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菜蛾诱捕器,该诱捕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粘虫板和诱虫容器,诱虫容器内盛有引诱剂,所述引诱剂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余量为水。
进一步,所述的引诱剂优选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余量为水。
更进一步,所述的引诱剂优选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余量为水。
本发明根据小菜蛾利用寄主植物散发的挥发性物质来定位寄主植物和利用性信息素定位异性配偶的特点,结合小菜蛾嗅觉感受系统接收外界信息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开发了一种对小菜蛾高效的引诱剂,将其投放市场,能为农民朋友提供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小菜蛾防治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小菜蛾诱捕器的引诱力强、使用简便、对人畜无毒,是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小菜蛾防治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小菜蛾诱捕器,该诱捕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粘虫板和诱虫容器,诱虫容器内盛有引诱剂,引诱剂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上述原料按如下方法混合制成:将上述配方量的各组分(α-蒎烯、β-蒎烯、香叶烯、桉树脑、顺-3-己烯基乙酸酯、异硫氰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溶解在配方量的醋酸乙酯和乙醇中,并与配方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配方量的水混配,然后盛在塑料瓶中,与诱捕器或诱虫灯配套使用,用来防治小菜蛾的危害。
实施例2:
一种小菜蛾诱捕器,该诱捕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粘虫板和诱虫容器,诱虫容器内盛有引诱剂,引诱剂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上述原料按如下方法混合制成:将上述配方量的各组分(α-蒎烯、β-蒎烯、香叶烯、桉树脑、顺-3-己烯基乙酸酯、异硫氰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溶解在配方量的醋酸乙酯和乙醇中,并与配方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配方量的水混配,然后盛在塑料瓶中,与诱捕器或诱虫灯配套使用,用来防治小菜蛾的危害。
实施例3:
一种小菜蛾诱捕器,该诱捕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粘虫板和诱虫容器,诱虫容器内盛有引诱剂,引诱剂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科中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清科中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6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