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地衣芽孢杆菌H2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1894.0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倪学勤;曾东;李洁萍;曾燕;舒刚;景波;彭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K1/16;A23K1/18;A61K35/74;A61P31/04;C12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14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衣 芽孢 杆菌 sub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经分离而获得的耐酸、耐热、耐胆盐且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良好拮抗性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2及其在防治鸡坏死性肠炎中的应用,属于预防兽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养禽大国,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药物残留和病原菌污染引起的疾病层出不穷,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对我国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预防和治疗畜禽的各种疾病成为养殖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全世界主要的养禽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鸡坏死性肠炎,而该病原菌(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自2001年至今,我国在肉、蛋鸡养殖行业由产气荚膜梭菌增殖导致的鸡肠道坏死性肠炎疫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东(曹河源.2006.吉林畜牧兽医,27:42-42)。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AGP)饲喂的鸡与不用药的鸡相比,大大减少了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抗药性增强,机体免疫力下降,最后造成抗生素残留超标,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从2006年1月始,欧盟已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刘兴海.2007.现代畜牧兽医,5:35-36)。随着抗生素在我国的限用,甚至禁用,该病在我国养鸡业中将越来越严重。目前所知的鸡坏死性肠炎患病因素可能还远远不足,要考虑各种患病因素的影响,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增殖,找到动物生长和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均衡点,这才可能找到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虞传峰.2010.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6:41-43)。因此,抓紧建立规模化养鸡场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措施,促进我国养鸡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益生菌(又叫微生态制剂,或微生物制剂,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最先被提出的抗生素替代品,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扶植正常微生物菌群,调节生态平衡(李长强.2010.江西饲料,2:21-24)。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微生态制剂作为生物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已用于仔猪、犊牛、羔羊、家禽等动物的部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现已证明,有些芽孢杆菌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益生菌,其微生态制剂具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等功效,且无毒、无残留。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地衣芽孢杆菌H2的筛选及其在防治鸡坏死性肠炎中的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及禁用导致疾病很难治愈的情况以及禽类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发生坏死性肠炎后难以治愈或无法治疗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耐酸、耐热、耐胆盐,抑菌效果好且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良好拮抗性的地衣芽孢杆菌H2;同时也提供该地衣芽孢杆菌H2在兽药或饲料中的应用,可用以治疗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鸡坏死性肠炎,并提高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本发明参考益生菌可用于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思维,从健康鸡回肠内容物中筛选出耐酸、耐热、耐胆盐,抑菌效果好且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良好拮抗性的地衣芽孢杆菌H2并制作成菌剂,然后将该菌剂应用到兽药或鸡饲料中,证明添加本发明菌剂H2后,可以预防和治疗鸡坏死性肠炎;同时发现菌剂H2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鸡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调整鸡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鸡生长性能。
具体讲,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成型耐火纤维板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冷却水管水辅成型模具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