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工具调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2057.X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5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吹拔正敏;彼得·约翰·霍斯金;卢志学;陆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彼得·约翰·霍斯金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H02P1/22;H02P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工具 调速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速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电动工具调速控制装置,同时还涉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电钻之类的电动工具使用时普遍需要进行换向、调速等操作。据申请人了解,虽然通过不断改进,已经实现了单手完成上述操作,但现有此类操作由于操作控制件需要分离设置,因此均需要从原先握持工具的五指中腾出操作指进行相应的操作控制。例如,手电钻普遍将换向按钮和调速开关分离设置,因此在换向或调速操作时,必须改变握持姿态——例如将拇指腾出用于进行切换操作,不仅操作不够方便,而且容易因动作变形而影响电动工具的握持操控,存在安全隐患。检索发现,公开号为US20120068633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按压操作进行调速的电动工具,虽然实现了在调速时不用改变握持状态,比较方便,但换向按钮和调速开关依然分离设置,因此换向操作仍然需要改变握持姿态(通常需要腾出拇指按压手柄上方的换向按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无需改变握持姿态即可实现换向控制的电动工具调速控制装置,从而使电动工具的操作使用方便、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需改变握持姿态即可实现调速控制的电动工具调速控制装置,同时给出相应的调速控制方法,从而使电动工具的操作使用更为方便、安全。
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发明的电动工具调速控制装置包括安置在电动工具握持部位的开关器件、接收开关器件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以及受控于控制电路的旋转动力装置,所述开关器件含有分别对应握持姿态两个手指位置的两个控制按钮,所述两个控制按钮的按压状态分别对应旋转动力装置的正转和反转控制位置。
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至少所述两个控制按钮之一的按压位移大小与旋转动力装置的转速高低相对应。
这样,使用电动工具时,当需要正反转控制时,只要两对应按钮的手指分别加力即可,而需要调速时,只要加力的手指控制力度即可,十分方便,并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用改变握持姿态,因此可以确保安全。
控制电路含有正转和反转输入检测端分别接两按钮信号输出端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的正、反转导通信号输出端通过驱动芯片分别接正、反转驱动调速电路通断器件的受控端,且所述微处理器的调速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驱动芯片分别接正、反转驱动调速电路转速调控器件的受控端,所述通断器件经旋转动力装置后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转速调控器件构成相应转向的驱动调速回路。
微处理器具有按需控制所述正、反转导通信号输出端和调速信号输出端选通或屏蔽的正、反转标志位输出端。
启动后,所述微处理器的调速控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检测判断正、反转输入检测端的信号是否均大于第一预定值;如判断结果均为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检测判断;
第二步、唤醒控制电路,进入激活模式;
第三步、检测判断正、反转输入检测端的信号之一是否大于第二预定值;如是,则在正、反转标志信号输出端输出对应优先达到第二预定值的优先转向信号,导通相应转向的驱动调速电路,且屏蔽相反转向的驱动调速电路;否则进入停机模式;
第四步、输出与优先转向输入检测端的信号强度相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到该转向的调速器件受控端,实现转速调控;
第五步、停机后,判断停机时间是否超过预定时间,如是则进入休眠模式,否则返回激活模式。
由此,本发明实现了如下独特功能:开机启动后处于低功耗的休眠状态;当同时按压两按钮时,控制电路被激活(唤醒)。接着按压某一按钮,电动工具将以相应转向旋转,且其转速随按压压力(或按钮行程)增加而提高。整个操作过程的所有操控均无需改变握持姿态,因此十分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彼得·约翰·霍斯金,未经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彼得·约翰·霍斯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载超限车辆自动检测处理装置
- 下一篇:高效油管阳极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