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柱及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转向柱的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2151.5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长泽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B22D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及其 制造 方法 使用 装置 | ||
1.一种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柱整体为圆筒状,构成该转向柱的柱用部件设有:
轻合金制的主体部分;
铁类合金制的圆筒状部件,通过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方侧端部嵌合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从而把所述圆筒状部件与所述主体部分沿轴向结合;
和金属制的环,所述环嵌插固定在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内径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主体部分中从所述结合部朝轴向离开的部分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为轻合金制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被嵌插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方侧端部,所述环被嵌插固定在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内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嵌套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方侧端部,所述环被嵌插固定在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内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内径,所述环,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内径侧、所述环的外周面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所述另一方侧端部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被嵌插固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以使所述主体部分的一方侧端缘位于所述环的轴向中间部的径向外方的方式在轴向被定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的另一方侧端部设有朝径向外方突出的外向凸缘状的凸肩部,该凸肩部的一端侧侧面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端面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状部件的轴向中间部的一个位置设有构成转向锁装置的锁用透孔。
10.一种转向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的制造方法,通过以下工序获得所述柱用部件,即,
把所述环嵌插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
把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插通到在模具的一方侧端面开口的插入孔、把该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突出到该模具内;
把型芯的一方侧端部插通到所述环中;
把轻合金的熔融金属送入所述模具、形成所述主体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以下工序,即,以使所述环的内径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内径、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内径大于所述主体部分中的从所述结合部朝轴向离开的部分的内径的方式将所述主体部分成形,而且,在将所述主体部分成形后,对所述环的内径侧部分实施切削加工,使该环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主体部分中的从所述结合部朝轴向离开的部分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内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环的外径小于所述圆筒状部件中的成为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所述另一方侧端部的内径,把所述环在该环的外周面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所述另一方侧端部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嵌插固定在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靠一方侧端部的部分的内径侧具有台阶部的模具作为所述模具,在使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方侧端部朝所述模具内突出的状态下,使该模具的台阶部位于所述环的轴向中间部的径向外方,并把所述熔融金属的一部分朝所述台阶部送入,由此形成所述主体部分的端缘。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另一方侧端部设有朝径向外方突出的外向凸缘状的凸肩部的环作为所述环,使该凸肩部的一端侧侧面与所述圆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侧面抵接,而且,使该环的另一方侧端部朝所述模具内突出。
15.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支撑在车身上的转向柱、能进行旋转地支撑在该转向柱的内径侧的转向轴、和转向锁装置,所述转向锁装置设置在这些转向柱与转向轴之间,动作时实际上阻止该转向轴在该转向柱内的旋转,所述转向柱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1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智能温室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边框定位杆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