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偿栅极驱动信号的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2405.3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吕章铉;金宇哲;朴宰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兆赓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栅极 驱动 信号 延迟 液晶 显示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2月11日、申请号为200710196827.4、发明名称为“补偿栅极驱动信号的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系统和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公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减小其脉冲调制的栅极驱动信号的延迟的装置的液晶显示(LCD)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LCD)装置具有用于显示视频图像的LCD面板、用于产生LCD面板的数据线信号的数据驱动单元和用于产生LCD面板的栅极线信号的栅极驱动单元。LCD面板包括多根栅极线、多根交叉数据线和多个像素。每个像素通常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定义液晶电容器的一对相对的电极区。数据驱动单元将其数据信号(通常是模拟信号)输出到所述面板的各个数据线,栅极驱动单元将其栅极驱动信号(通常是脉冲调制的数字信号)输出到所述面板的各个栅极线。
通常通过与用于TFT的相同制作工艺来在LCD面板上形成栅极驱动单元。数据驱动单元通常具有芯片型的构造,其芯片或者封装体被连接到LCD面板的外围区域。栅极驱动单元通常包括具有多个级(stage)的移位寄存器。每一级被连接到相应的一根栅极线上,并输出相应的栅极驱动脉冲或信号。
栅极驱动单元被构造为顺序输出栅极线激活脉冲,所述栅极线激活脉冲好像沿着显示面板的行级联从而按行扫描,一次一行。移位寄存器的级相互串联,从而当前(第N)级的输入端被连接到前一(第N-1)级的输出端,下一(第N+1)级的输出端被连接到当前(第N)级的控制端。而且,起始信号被输入到多个级的第一(N=1)级以通过下移栅极脉冲来开始行的顺序扫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栅极驱动单元被设置为分别在LCD面板的左边和右边布置的左电路部分和右电路部分。在一个特定设计中,左栅极驱动电路部分只驱动奇数的栅极线,而右栅极驱动电路部分只驱动偶数的栅极线。因此,尽管该特定设计的栅极驱动单元具有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左边和右边的多个部分,但是它还是被用作一个驱动系统。
这种具有分离的左边和右边部分的单个驱动系统有时会存在下面的问题:由于通过左右驱动部分被施加到从显示面板的相对的边输入的栅极线激活脉冲的栅极线传播延迟而引起可看见以左边和右边水平线或者条纹的形式的伪像。额外的延迟可通过所谓的ASG(Amorphous Silicon Gate)延迟被施加给栅极线激活脉冲。
这里的栅极线延迟是指:随着从左和右栅极驱动电路部分交替施加的栅极驱动信号传播到相应的栅极线的前面部分,然后向着栅极线的末端传播,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被不同地延迟。所述栅极线延迟可引起连接到栅极线远端的像素充电到期望的像素电极电压(与数据线电压相应)的时间不充足,从而减小了相应像素的亮度。在这种情况下,在两根彼此相邻的栅极线的左边或右边产生两根彼此相邻的栅极线之间的亮度差,这使得水平线或条纹可视现象不期望地出现在显示器的左边缘和右边缘。
这里的ASG延迟是指:栅极驱动脉冲信号有时晚于将与栅极驱动脉冲有关的相应数据输出时隙而被施加到给定TFT的栅极,这是由于在栅极驱动电路被设计为按开环方式顺序地将栅极驱动脉冲信号施加到多根栅极线的情况下栅极驱动电路本身的延迟变化。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开环栅极驱动电路与数据驱动电路的时序不完全同步或者相反,所以连接到位于LCD面板的下部分的第N栅极线的像素的亮度比与最初显示的数据信号的值相应的亮度低。例如,在数据线驱动单元在与数据驱动单元相关的各个时隙分别提供绿色电平(G)的数据信号和蓝色电平(B)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如果栅极驱动信号被顺序施加到多根栅极线,会发生这样的问题:随着向LCD面板下部移动,所显示的蓝色电平(B)的亮度低于所设想的将根据表示蓝色电平(B)的数据信号最初显示的蓝色(B)电平的亮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栅极驱动单元的延迟问题的液晶显示器和方法,其中,通过在每根栅极线的两端提供栅极驱动电路部分来从两端双重驱动每根栅极线,并且通过反馈栅极驱动电路的复位信号来补偿栅极驱动和数据线驱动电路之间的同步延迟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