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2414.2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章磊 |
主分类号: | C09K3/12 | 分类号: | C09K3/12;C08L93/04;C08L1/28;B29C7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 防漏 轮胎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产品适于各种需要轮胎的交通工具等。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轮胎均为无内胎轮胎,这种轮胎在被硬物戳破后,会漏气以至车辆无法行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市场上已有多种补漏胶水,将其注入轮胎内,随着轮胎的转动均匀分布在轮胎的内表面,当轮胎漏气时,胶水与空气接触而固话,达到补漏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于胶水与空气接触后在轮胎表面形成一层硬结晶,这层硬结晶既会降低轮胎的弹性,又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因此,研发和推出一种既具有弹性防漏材料相同使用性能、加盖相对低廉,又能广泛采用国内石化原材料的高分子自补密封材料,即使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厂商和用户的期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防漏原理主要依靠防漏密补层自身的粘性及高回弹性,当尖锐物扎入时,防漏密补层就会紧紧包裹住尖锐物,从而起到防漏效果,当尖锐物拔出时,防漏密补层破口处就会自动收口,依靠粘性使破口,依靠粘性使破口处防漏密补层粘和,从而起到防漏效果,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它由三种混合液组成,其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A)组份组成为:
(a)17.5~19.0%的去热塑性弹性体;
(b)0.10~0.20%的增性剂;
(c)0.10%的软化剂;
(B)组份的组成为:
(c)18.0%~20.0%d的松香季戊四醇脂;
(d)8.0%~10.0%的羧甲基纤维素;
(c)55.0~56.0%的去离子水;
(C)组份,用量0.15~0.25%,该组份C的组成为:
(a)0.05%~0.1%的N_甲基二乙醇酸;
(b)0.10%~0.1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用于实现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和工艺条件:
(一)搅拌,将(A)组份中的a1抽入不锈钢搅拌机种搅拌15mins,同时慢慢地倒入组份a2,均匀搅拌20~30mins;
(二)继续搅拌10分钟,使组份a1和组份a2搅拌均匀,放置一边待用;
(三)搅拌,将组分(B)按顺序加入另一不锈钢搅拌机种,继续搅拌10~20mins,生成混合乳液,待混合搅拌用;
(四)混合,先将预混合好的组份(B)抽入大的不锈钢混合搅拌机中搅拌,搅拌10分钟后,加入已经搅拌均匀的(A)组分材料,继续搅拌20分钟,待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开始向搅拌机添加已经混合好的(C)液料添加至完毕,继续搅拌10分钟;
(五)先缓慢倒入组份的去离子水溶剂稀释的液体松香树脂,调整PH值至7~9,再缓慢倒入组份的填充剂;
(六)过滤,将混合液中的杂质过滤除去;
(七)包装,将除去杂质的混合液桶装,即为产品。
本发明的优点:
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成本低、稠度适中、抗酸碱性能好、防漏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
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它由三种混合液组成,其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A)组份组成为:
(a)17.5~19.0%的去热塑性弹性体;
(b)0.10~0.20%的增性剂;
(c)0.10%的软化剂;
(B)组份的组成为:
(e)18.0%~20.0%d的松香季戊四醇脂;
(f)8.0%~10.0%的羧甲基纤维素;
(c)55.0~56.0%的去离子水;
(C)组份,用量0.15~0.25%,该组份C的组成为:
(a)0.05%~0.1%的N_甲基二乙醇酸;
(b)0.10%~0.1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用于实现高分子防漏密补轮胎及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和工艺条件:
(一)搅拌,将(A)组份中的a1抽入不锈钢搅拌机种搅拌15mins,同时慢慢地倒入组份a2,均匀搅拌20~30mins;
(二)继续搅拌10分钟,使组份a1和组份a2搅拌均匀,放置一边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章磊,未经李章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