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式电容触控屏的触控图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5067.9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4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姚绮君;王丽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式 电容 触控屏 图形 结构 | ||
1.一种内嵌式电容触控屏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沿第一方向的相互绝缘的驱动线;
多条沿第二方向的相互绝缘的感应线;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感应线相互绝缘;
所述驱动线与所述感应线至少有部分相对边呈互嵌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由多个重复的驱动电极导电连接而成;所述感应线由多个重复的感应电极导电连接而成;相邻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之间形成所述互嵌结构,所述互嵌结构有至少三个最小重复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包括有带锯齿的相对边,所述驱动电极相对边上的锯齿与在所述感应电极相对边上的锯齿互相啮合形成所述互嵌结构,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为所述锯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为三角形齿、矩形齿、枝杈形齿或者波浪形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中不含所述锯齿的部分为电极主体,所述感应电极的电极主体呈菱形、矩形、六边形、十字形或者枝杈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所述电极主体为矩形,所述感应电极上的所述锯齿为矩形齿,所述感应电极具有面积为Ss,所述驱动电极具有面积为Sd,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相对边长度为L,具有所述互嵌结构的(Sd×Ss)/L比没有所述互嵌结构时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所述矩形电极主体长度为X,高度为Y,所述感应电极的所述矩形锯齿的底长为A,高度为B,所述感应电极包括的锯齿数量在L(Y-2A)/AB以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上的所述电极主体为矩形,所述感应电极上的所述锯齿为三角形齿,所述感应电极的所述电极主体长度为X,高度为Y,所述三角形齿的底长为A,高度为B,当A=0.2mm且Y=0.4mm时,B有最优值为0.8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所述电极主体为枝杈形,每个电极枝杈的宽度在0.2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与感应线之间还包括有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与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绝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电极被绝缘层覆盖;所述感应线包括导线,所述导线跨过所述绝缘层连接所述感应电极;所述虚拟电极位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分别位于绝缘层的上下两侧,所述绝缘层的上下两侧除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以外的其它区域包括所述虚拟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极包括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由透明导电材料,或被黑矩阵覆盖的金属网格或者它们的组合物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图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为铟锡氧化物,或者铟锌氧化物,或者它们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506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