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6787.7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曾大杰;余庭;张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华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rf ldmos 器件 新型 结构 | ||
1.一种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包括RF-LDMOS基本结构(1),RF-LDMOS基本结构(1)包括最下层的重掺杂衬底(2)区、设于重掺杂衬底(2)区上的外延层(3)以及设于外延层(3)上方的栅(13),所述的外延层(3)内设置有重掺杂源区(8)、重掺杂漏区(6),所述的重掺杂源区(8)、重掺杂漏区(6)分别位于栅(13)的不同侧,在所述的外延层(3)内位于所述的重掺杂源区(8)、重掺杂漏区(6)之间依次设有沟道区(9)以及漏漂移区(5),所述的沟道区(9)与重掺杂源区(8)和漏漂移区(5)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掺杂源区(8)和重掺杂衬底(2)之间设置有重掺杂连接或用导电物填充的沟槽(4),沟槽内的重掺杂或者导电物与重掺杂衬底(2)和重掺杂源区(8)相接触,所述的漏漂移区(5)与重掺杂漏区(6)相接触,所述的栅(13)位于沟道区(9)上方,所述的栅(13)上覆盖有一层栅极扩展层(14),所述的栅极扩展层(14)与栅(13)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在栅(13)上的栅极扩展层(14)完全覆盖栅(13),并向重掺杂源区(8)和重掺杂漏区(6)延伸相同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在栅(13)上的栅极扩展层(14)完全覆盖栅(13),并向重掺杂源区(8)延伸的距离较短甚至为零,向重掺杂漏区(6)延伸的距离较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极扩展层(14)的材料可以是重掺杂的半导体或者金属硅化物或者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延层(3)上方设有源端金属引线(12)和漏端金属引线(11)共两个金属引线,所述的源端金属引线(12)与重掺杂源区(8)相接触将源端引出,也可以通过重掺杂连接或用导电物填充的沟槽(4)连接到重掺杂衬底(2)直接引出,所述的漏端金属引线(11)与重掺杂漏区(6)相接触将漏端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13)与外延层(3)之间设有用于绝缘的氧化层(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道区(9)下方设有重掺杂区(7),用于为沟道区(9)提供一个固定的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RF-LDMOS器件的新型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从栅(13)朝向漏漂移区(5)的水平方向上设有一层场板(15),所述的整体呈阶梯状的场板(15)的一端覆盖在栅极扩展层(14)的上方,所述的场板(15)的另一端在漏漂移区(5)上具有水平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华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华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7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张紧拉杆的全面胶结型锚杆
- 下一篇:一种高纯煤沥青浸渍高纯石墨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