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志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6986.8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茅毓铭;邱鹏;杨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臧霁晨;李家麟 |
地址: | 200135 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志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并且尤其涉及一种日志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支持企业业务的IT系统越来越繁多,对于运维人员来说,大量的报错与定位往往会增加其监控的难度,降低IT系统处理的效率。然而,各系统受到平台、团队、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往往设计各自的日志模块,导致各系统的报错信息五花八门,给运维人员、支持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方面,在IT系统中,往往定义多种级别的日志信息,如信息级别、调试级别、警告级别、一般错误级别、致命错误级别。或者,还可能定义很多个性化的日志处理方式,如日志记录方式(进程级、线程级、模块级等)、日志分类方式(时间、模块、大小等)等。根据软件产品周期,在软件的不同阶段或不同使用场景,需要对产品设置不同的日志方式。现有技术中,往往在软件产品编译阶段,通过不同的编译选项,通过将相同的源程序编译成不同的目标产品来实现不同的日志方式,而这实际上造成了不同阶段软件产品的不同。
因此,需要一种集中统一并且可动态调整的日志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日志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日志生成模块、日志监控服务端、日志监控客户端,其中,日志生成模块被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应用系统中,以统一接口的形式被一个或多个应用系统调用从而生成具有预先配置的日志信息,日志监控服务端被配置成接收并处理从日志生成模块发送的日志信息,并且将与预设条件相适应的日志信息发送至日志监控客户端。
优选地,所述日志监控服务端包括日志接收处理模块、日志发送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其中,日志接收处理模块被配置成从日志生成模块接收日志信息,并将接收的日志信息传送到日志发送模块,日志发送模块根据预设条件对接收到的日志信息进行过滤,并且将与预设条件相适应的日志信息发送至日志监控客户端,日志管理模块被配置成从日志监控客户端接收用户自定义设置作为所述预设条件的一部分。
优选地,日志接收处理模块还被配置成将接收的日志信息进行分类并且记录到数据库中,日志管理模块还被配置成根据所述数据库,响应于来自日志监控客户端的查询请求,向日志监控客户端发送相应的日志信息。
优选地,日志发送模块还被配置成维护与日志监控客户端之间的链路状态。
优选地,日志管理模块还被配置成对数据库中日志信息进行清理。
优选地,日志生成模块采用TCP/UDP协议将日志信息发送到日志监控服务端。
优选地,日志监控服务端与日志监控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通信。
优选地,所述日志监控客户端包括PC和移动终端。
优选地,日志监控客户端被配置成能够在日志监控服务端进行注册,
日志监控服务端被配置成将所述注册的信息作为预设条件的一部分。
优选地,日志生成模块还包括日志配置内存映射处理模块和日志器,其中,日志配置内存映射处理模块被配置成在应用系统初始化期间,将日志配置文件映射到应用系统的内存中,所述日志器根据内存中的配置信息生成日志信息。
优选地,所述日志生成模块还包括日志配置修改内存重载模块,其中,日志配置修改内存重载模块根据日志配置文件的变化动态调整内存中的配置信息。
优选地,内存中的配置信息指示生成日志信息的输出形式和内容。
优选地,日志生成模块还被配置成能够产生本地日志文件,以及根据内存中的配置信息与日志信息同步或者异步产生本地日志文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日志信息的统一,从而做到既能不影响各系统各自的报错功能,又能统一地、有效地处理所有系统的报错信息,大幅度提高报错处理的效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现有应用系统的报错从表现形式上、从处理方式上都进行了统一,不仅能方便运维人员、支持人员的处理与分析,降低了各系统各自开发日志处理模块的资源投入,也有助于对整合的日志数据做后期的分析,从而反向优化应用系统。此外,并且通过提供不同平台的报错接口,使得现有应用系统能够容易的整合到统一的日志处理系统体系之内。
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软件产品无需编译成不同的目标产品,便可动态调整产品的日志方式,使得软件产品可以适用于软件的不同阶段或不同使用场景,并且无需维护多套不同的目标产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