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顶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8438.9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徐冠雄;邓存喜;吕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10 | 分类号: | H01Q19/10;H01Q1/52;H01Q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1.一种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一端开口;
下盖,盖在所述开口上封闭所述容纳空间;
多天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多天线组件包括:
第一反射介质表面,用于反射所述多天线组件使用的、频率在第一频段范围内的无线电波;
至少两个第一天线单元,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介质表面上;
至少一个第一隔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介质表面上且与其电气耦合关联,用于将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所使用的无线电波分别相互隔离;
第二反射介质表面,用于反射所述多天线组件使用的、频率在第二频段范围内的无线电波;
至少两个第二天线单元,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介质表面上;
至少一个第二隔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介质表面上且与其电气耦合关联,用于将每一所述第二天线单元所使用的无线电波分别相互隔离;
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反射介质表面和第二反射介质表面,并将二者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均分别包括一介质基板和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表面的一天线导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在1GHz频率下工作,具有不大于0.0002的电损耗正切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导体包括一馈电部、信号线、发射台、开口耦合环和接地板;所述发射台设置于所述开口耦合环内且对应着所述开口耦合环的开口处,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开口耦合环的开口且一端与发射台成一体设置另一端与所述馈电部相连,所述接地板位于所述开口耦合环外部且正对着所述开口耦合环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导体包括一馈电部、信号线、发射台及闭合耦合结构,所述发射台电连接所述闭合耦合结构或耦合关联所述闭合耦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导体包括一馈电部、信号线、发射台及闭合耦合结构,所述闭合耦合结构具有复合拓扑结构,所述信号线沿着所述复合拓扑结构边缘设置,且在末端形成所述发射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耦合结构由“口”字状拓扑结构内嵌套“山”字状拓扑结构形成该复合拓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耦合结构为互补式开口谐振环拓扑结构、互补式螺旋线拓扑结构、互补式弯折线拓扑结构、互补式的开口螺旋环拓扑结构及双开口螺旋环拓扑结构中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和至少两个内螺纹柱,所述第一反射介质表面上分别设有对应数量的定位孔和对应数量的通孔,每个定位柱穿过一个定位孔从而将下盖与第一反射介质表面定位,一螺栓穿过一通孔和一内螺纹柱从而将下盖与第一反射介质表面装配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介质表面、第二天线单元和第二隔离器构成的整体的尺寸小于第一反射介质表面、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一隔离器构成的整体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84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形纸质包装盒
- 下一篇:中药方剂自动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