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9592.8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令狐克志;乔建军;常安;张栋;商婷;刘光明;朱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C21D1/2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带钢 内热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带钢连续退火线技术,涉及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带钢连续退火生产线于上世纪70年代于日本率先实现了工业应用,它将带钢清洗、退火、平整、表面自动检测、涂油、重卷或剪切等多个工艺处理过程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机组,它能够使带钢获得无粘结、无沙粒压入等缺陷且表面质量良好的热处理。在连续退火处理过程中,带钢依靠炉辊转动在温度不同的各区域快速上下往返运行,容易产生热瓢曲现象。现有的连续退火过程的张应力、速度和温度曲线等工艺制度在满足带钢的热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容易导致带钢在炉内发生热瓢曲现象,进而导致带钢纵向起皱甚至断带,使其难以实现稳定可靠的高速通板生产,严重影响机组的产量、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生产线断带停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带钢在炉内通板性和减低热瓢曲概率和次数的带钢炉内热瓢曲的系统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系统,包括划分组别模块、设定初始板形模块、计算临界热瓢曲应力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划分组别模块根据所述带钢的生产规格划分热瓢曲敏感组别,所述设定初始板形模块根据所述带钢的热瓢曲敏感组别分别设定其初始板形,所述计算临界热瓢曲应力模块根据所述初始板形分别计算所述热瓢曲敏感组别的临界热瓢曲应力,所述判定模块将所述临界热瓢曲应力分别与炉内热张应力进行比较差值,然后根据所述比较差值模块的比较数据进行判断,当所述临界热瓢曲应力大于所述炉内热张应力时,即完成优化;当所述临界热瓢曲应力小于所述炉内热张应力时,重新设定所述带钢的热瓢曲敏感组别的初始板形。
进一步地,所述带钢的生产规格包括所述带钢的宽度和厚度。
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所述带钢的生产规格划分热瓢曲敏感组别;
B根据所述带钢的热瓢曲敏感组别分别设定其初始板形:
C根据所述初始板形分别计算所述热瓢曲敏感组别的临界热瓢曲应力:
D测量炉内热张应力,将所述临界热瓢曲应力分别与炉内热张应力进行比较;
E当所述临界热瓢曲应力大于所述炉内热张应力时,所述热瓢曲敏感组别设定的所述初始板形即为最终板形;当所述临界热瓢曲应力小于所述炉内热张应力时,返回步骤B,重新设定所述带钢的热瓢曲敏感组别的初始板形,然后重新循环步骤C到步骤E,得到所述热瓢曲敏感组别的所述最终板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系统和方法,提高了酸轧机组的板形自动控制水平,有效减少了带钢在连退炉内发生热瓢曲的概率和事故,有效提高了带钢尤其是热瓢曲敏感规格在炉内的稳定通板性,生产优化工艺简单,并且方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系统设定的A级、B级、C级和D级规格初始板形和最终板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系统,包括划分组别模块、设定初始板形模块、计算临界热瓢曲应力模块和判断模块;划分组别模块根据带钢的生产规格划分热瓢曲敏感组别,设定初始板形模块根据带钢的热瓢曲敏感组别分别设定其初始板形,计算临界热瓢曲应力模块根据初始板形分别计算热瓢曲敏感组别的临界热瓢曲应力,判定模块将临界热瓢曲应力分别与炉内热张应力进行比较差值,然后根据比较差值模块的比较数据进行判断,当临界热瓢曲应力大于炉内热张应力时,即完成优化;当临界热瓢曲应力小于炉内热张应力时,重新设定带钢的热瓢曲敏感组别的初始板形。
其中,带钢的生产规格包括所述带钢的宽度和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优化带钢炉内热瓢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带钢按照规格(宽度和厚度)进行划分成不同的热瓢曲敏感组别:
(1)宽度在1400mm以下,厚度大于0.8mm以上的为A级规格;
(2)宽度在1400mm以上,厚度大于0.8mm以上的为B级规格;
(3)宽度在1400mm以下,厚度小于0.8mm以下的为C级规格;
(4)宽度在1400mm以上,厚度小于0.8mm以下的为D级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9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