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9874.8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白雪平;范模;马巍巍;易丛;李新仲;侯金林;贾旭;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施工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浮托作业的施工船舶。
背景技术
海上固定平台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上部组块和导管架,对于组块的安装,一般有分块吊装安装和整体浮托安装两种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所采用的海洋平台也逐渐趋于大型化,组块和导管架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均逐步趋于大型化。随着海上平台上部组块尺寸和重量的增大,考虑到浮吊资源的限制和较长的海上调试时间,整体浮托安装逐渐成为上部组块安装的趋势。
整体浮托安装包括装船、拖航、进退船和对接等过程,在浮托作业整个过程中,施工船舶在进退船时导管架和施工船舶会产生碰撞,这种进退船的碰撞力对导管架的设计尤为重要。为了防止施工船舶与导管架之间的刚对刚碰撞,一般来说工业界的做法是在施工船舶的两舷布置橡胶护舷,减少碰撞力。传统浮托安装作业的做法是采用同一尺寸的护舷沿船长方向布置在驳船两侧,护舷与驳船间的间隙也是相等的,护舷与导管架槽口两侧的距离分别约为0.1米,满足浮托对接作业的精度要求,但这种护舷将使得进退船时导管架仍产生较大的碰撞力,且不利于施工船舶进退船。为了使得导管架的碰撞力降到最小且有利于施工船舶进入导管架槽口,减少不必要的导管架的结构加强,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的设计与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该施工船舶能够在进退船时产生更小的碰撞力且能满足在进退船和浮托对接时的精度要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它包括施工船舶本体;所述施工船舶本体的船首或船尾两侧各固定有橡胶护舷,所述橡胶护舷沿所述施工船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橡胶护舷包括护舷支撑框架和贴附于其外表面上的橡胶块;两侧所述橡胶护舷之间的垂直间距为不等的。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所述橡胶护舷之间的垂直间距是通过所述护舷支撑框架沿所述施工船舶的径向方向的宽度来调节的。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每侧所述橡胶块具有相同的截面积和刚度,所述橡胶护舷由若干块橡胶块拼接而成,橡胶块主要用来吸收碰撞时的能量;橡胶块依附于支撑框架上,而支撑框架沿船舶布置,因此施工船舶与导管架间在浮托作业时不会产生刚对刚碰撞。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所述护舷支撑框架可为空间桁架结构。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所述护舷支撑框架的材质可为钢材。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所述护舷支撑框架焊接固定在所述施工船舶本体上。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所述橡胶块与所述护舷支撑框架之间可为螺栓连接。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沿所述施工船舶本体的船首或船尾的延伸方向上,两侧所述橡胶护舷之间垂直间距由大变小。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每侧所述橡胶护舷包括橡胶护舷a段和橡胶护舷b段,所述橡胶护舷a段之间的垂直间距和所述橡胶护舷b段之间的垂直间距均为恒定的,且所述橡胶护舷a段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所述橡胶护舷b段之间的垂直间距。
上述的施工船舶中,每侧所述橡胶护舷包括橡胶护舷c段和橡胶护舷d段,所述橡胶护舷c段之间的垂直间距为恒定的,所述橡胶护舷d段从其与所述橡胶护舷c段的连接端至其游离端的方向上,所述橡胶护舷d段之间的垂直间距由大到小呈渐变状。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相对于带常规护舷的施工船舶,更有利于施工船舶进入导管架槽口,且能满足组块对接的精度要求;
2、相对于带常规护舷的施工船舶,进退船时施工船舶与导管架之间的碰撞力更小,这将使得导管架结构无需加强或者只需进行简单加强即可,节省钢材量;
3、本施工船舶上的变间隙护舷采用常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简单,加工方便;
4、本施工船舶上的变间隙护舷可以重复利用,节省成本。
5、上述施工船舶既适应于我国渤海海域,也适应于我国南海海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可广泛地运用于组块的整体浮托作业,为油气田的开发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的护舷支撑框架和橡胶块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带变间隙护舷的施工船舶的护舷支撑框架和橡胶块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98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