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四种掺和粉料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0502.7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李小联;王东风;李超毅;李进;梁序;陶晖;孙彩霞;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2 | 分类号: | B28C9/02;B28C7/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掺和 粉料进 拌和 楼拌制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四种掺和粉料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拌和楼是一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专用设备,受现有技术制约目前国内混凝土拌和楼标准配置均为3个粉料仓,其中两个为水泥仓,一个为掺合料仓一般为粉煤灰,可以满足一般地区水电站工程及其他混凝土工程的需求。对于一些特殊地区的特种性能的混凝土工程根据其自身特殊需要,专门在拌和楼生产厂家订制了4个粉料仓的拌和楼,以实现同时3种粉料掺和拌制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在有特殊混凝土需要另外增加掺加粉料品种时,只能通过人工掺加的办法。采用人工掺加的方法一方面投入人力较多,原材料损耗较大,作业环境较差,另一方面掺加粉料的数量难以精确控制,同时对混凝土的拌制质量存在不利的影响,并且制约了拌和楼的生产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工效高、运行可靠的一种适用于四种粉料硅粉、水泥、粉煤灰、石粉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四种掺和粉料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装置,包括硅粉罐、第一水泥罐、第二水泥罐、粉煤灰罐、石粉罐和螺旋输送机,拌和装置还设有硅粉罐,硅粉罐和第一水泥罐和第二水泥罐通过螺旋输送机与第一称量斗连接,粉煤灰罐与石粉罐通过螺旋输送机与第二称料斗相连接。
石粉罐料仓底部锥体为偏心锥体。所述的石粉罐通过钢结构支撑与拌和楼楼体相联接。
所述的硅粉罐1、第一水泥罐2、第二水泥罐3里面的掺和粉料均通过螺旋输送机6输送至拌和楼第一称量斗7称量。
所述的粉煤灰罐4石粉罐5里面的掺和粉料均通过螺旋输送机6输送至拌和楼第二称量斗8称量。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四种掺和粉料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装置,通过增设石粉罐及配套输送设施,可以满足四种掺和粉料同时上拌和楼进行单掺、双掺或混掺拌制混凝土的工艺要求,生产过程全自动化,而且对掺加数量可以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与原材料损耗,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生产成本,满足了特殊地区及特种性能混凝土的拌制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配置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四种掺和粉料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装置,包括硅粉罐1、第一水泥罐2、第二水泥罐3、粉煤灰罐4、石粉罐5和螺旋输送机6,拌和装置还设有硅粉罐1,硅粉罐1和第一水泥罐2和第二水泥罐3通过螺旋输送机6与第一称量斗7连接,粉煤灰罐4与石粉罐5通过螺旋输送机6与第二称料斗8相连接。
石粉罐料仓底部锥体为偏心锥体。所述的石粉罐通过钢结构支撑与拌和楼楼体相联接。
所述的硅粉罐1、第一水泥罐2、第二水泥罐3里面的掺和粉料均通过螺旋输送机6输送至拌和楼第一称量斗7称量。
所述的粉煤灰罐4石粉罐5里面的掺和粉料均通过螺旋输送机6输送至拌和楼第二称量斗8称量。
本发明的安装工作原理如下:
1、安装方法
为满足四种粉料进拌和楼拌制混凝土,采用新增一座与原拌和楼三种粉料仓相同容量的石粉罐5,通过高排架安装在原粉料仓同一高程,为保证粉料仓的稳定性,通过增加钢结构支撑与拌和楼楼体相联接。
2、工作原理
如图1、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如下:
由于水泥用量大,且有标号区分,故本装置中设置了第一水泥罐2和第二水泥罐3,而且两个水泥罐与硅粉罐通过螺旋输送机6是共用一个称量斗7。由于用水泥罐换装石粉不可行,粉煤灰也是必须使用,而且大坝底孔及消力池部分抗冲耐磨混凝土必须掺加硅粉,故硅粉罐也不可代替。由于高原地区煤灰欠缺,出于减少工程投资的目的,在大坝混凝土的掺和料中考虑部分混凝土的掺和料采用石粉替代粉煤灰。
因而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一石粉罐5,以满足掺加石粉的储存及使用。石粉罐5安装在拌和楼的原四个粉料仓安装并行的位置。
石粉罐5的仓底部锥体采用偏心锥体,下料口中心向拌和楼偏移,以减小螺旋机输送距离并便于安装。根据石粉单位用量,合理选择输送螺旋机的直径与输送能力,以满足称量需要。
石粉称量斗布置在衡量层靠石粉仓一侧,石粉通过螺旋机输送至称量斗称量,卸料时通过卸料螺旋机输送至粉料卸料溜槽,以实现称量和卸料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经过上述技术改造过程并经过对原拌和楼生产厂家设置的操作程序进行修改,实现特殊地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求,以满足四种粉料同时上拌和楼进行单掺、双掺或混掺拌制混凝土的目标。采用上述的方法实现了拌和楼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力投入,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由于原材料损耗大大降低,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生产成本,并且掺加数量可以进行精确控制,从而确保了混凝土的拌制质量要求,进而提高了拌和楼拌制混凝土的生产效率。此技术方案为特殊地区生产特殊混凝土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次声波的高效换热器
- 下一篇:校正平衡弹簧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