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履带式微耕机动力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2281.7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姬江涛;杜新武;贺智涛;杜蒙蒙;郑治华;何亚凯;刘剑君;马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33/08 | 分类号: | A01B33/08;A01B5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宗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式微 机动力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田微型中耕管理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履带式微耕机动力底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微耕机普遍采用轮式行走机构,分为两大类:一、运输时采用轮胎,工作时将轮胎拆下换成旋耕刀或者除草轮等工作部件;二、采用前轮后刀或前刀后轮的结构。轮式行走机构具有滑转率大、通过性能差等缺点,而且现有微耕机多采用铸铁变速箱兼做机器的动力底盘,即在变速箱上直接布置旋耕工作部件的安装位置与行走轮的联接,造成了变速箱易变形、机器寿命短以及微耕机功能单一、可扩展联接工作部件少的难题。另外有少数机型采用单履带作为行走机构,工作时由于旋耕刀受土壤反作用力,机器横向平稳性能差,操作者靠体力保持机身平衡,操纵困难。由于缺乏成型的微耕机动力底盘,农机具与微耕机动力匹配性能差,经常会有功率不足、机具牵引阻力大等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履带式微耕机动力底盘,该装置提高了微耕机的作业稳定性,减轻了机手的操纵难度,其次还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向灵活,牵引力大,滑转率小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履带式微耕机动力底盘,包括发动机和机架,还设有带传动机构、变速箱、链传动机构和设置在机架底部的履带行走机构,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通过带传动机构将动力输送至变速箱,经变速箱变速后动力分为两路输出,一路动力输出至履带行走机构中的履带驱动轮并带动整个底盘行走,另一部分动力输送至链传动机构,经链传动主动轮驱动外设的工作部件。
所述的带传动机构由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及内嵌摩擦片式离合器组成。
所述的变速箱主要由变速箱壳体、输出轴链轮、输出轴齿轮、齿轮轴、换挡双联齿轮、换挡齿轮和倒挡齿轮组成。
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主要由橡胶履带、履带罩、履带从动轮、履带驱动轮及转向离合器组成。
在履带行走机构上还设有支重轮组。
在机架上还设有扶手和扶手平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履带式微耕机动力底盘提高了微耕机的作业稳定性,减轻了机手的操纵难度,同时还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向灵活,牵引力大,滑转率小的优点。
其二、采用双轮平履带行走机构,较之三角型及传统梯形履带机构底盘更低,稳定性能更好。
其三、在微耕机动力底盘上预留了丰富的输出轴接口,通过挂接不同作业机具可完成旋耕、培土、起垄、移栽、除草、覆膜及喷药等多项作业,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及劳动强度,实现了结构紧凑、一机多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变速箱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变速箱展开剖视图。
附图标记:1、扶手,2、变速箱,201、变速箱壳体,202注油塞,203、输出轴链轮,204、输出轴齿轮,205、双联齿轮,206、齿轮轴, 207、换挡双联齿轮,208、换挡齿轮,209、倒挡齿轮,3、链传动机构,4、扶手平台,5、带传动机构,6、发动机,7、机架,8、履带罩,9、履带从动轮,10、橡胶履带,11、支重轮组,12、履带驱动轮及转向离合器,13、主动带轮,14、从动带轮及内嵌摩擦片式离合器,15、链传动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结合附图和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实施例的组合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双履带式微耕机动力底盘,包括发动机6和机架7,在机架7上还设有扶手1和扶手平台4,还设有带传动机构5、变速箱2、链传动机构3和设置在机架7底部的履带行走机构,发动机6的动力输出通过带传动机构将动力输送至变速箱2,经变速箱2变速后动力分为两路输出,一路动力输出至履带行走机构中的履带驱动轮并带动整个底盘行走,另一部分动力输送至链传动机构3,经链传动主动轮15驱动外设的工作部件。
所述的带传动机构由主动带轮13、从动带轮及内嵌摩擦片式离合器14组成。
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由橡胶履带10、支重轮组11、履带罩8、履带从动轮9、履带驱动轮及转向离合器12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变速箱2由变速箱壳体201和设置在变速箱壳体201内的输出轴链轮203、输出轴齿轮204、双联齿轮205、齿轮轴206、换挡双联齿轮207、换挡齿轮208及倒挡齿轮209组成,在变速箱壳体201上还设有注油塞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