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转录因子Os05g41070基因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2542.5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宇;张春雨;刘斌;赵涛;刘军;林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63;C12N5/10;C12N1/21;C12N15/82;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转录 因子 os05g41070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遗传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水稻转录因子Os05g41070基因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长日照植物(LDP)拟南芥(Baurle和Dean,2006;Imaizumi和Kay,2006)和短日照植物(SDP)水稻(Izawa,2007;Tuji等,2008)中,开花信号途径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GI-CO-FT是控制水稻开花保守的途径(Yano等,2000;Kojima等,2002;Hayama等,2002)。Hd3a是水稻中FT的同源基因,它受到一个B-型响应调控子Ehd1的诱导,该途径在短日照条件下独立于Hd1基因(Doi等,2004)。OsMADS51受OsGI的调控,该作用位于Ehd1的上游(Kim等,2007)。相反,在长日照条件下,Hd1抑制Hd3a的表达而推迟水稻开花(Hayama等,2003)。最新研究表明,Hd3a与14-3-3蛋白形成复合体后转入细胞核内,与转录因子FD1结合形成三聚体FAC(florigen activation complex),诱导OsMADS15的转录,从而导致水稻开花。
VP16最早在动物病毒基因中发现,现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中,主要用于植物基因的转录调控的研究中。转录因子在体内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为转录增强子,另一种为转录抑制子。当转录因子和VP16功能域基序融合之后,它就会增强转录因子的功能,从而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更明显的表型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稻转录因子Os05g41070基因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为Os05g41070-Linker-(VP16)n或(VP16)n-Linker-Os05g41070;其中,n为≥1的整数;Linker由1~20个柔性氨基酸串联而成(例如,GGGGG,GPPPG,或Gatway载体重组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DPAFLYKVVPR);VP16为来自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的VP16蛋白;Os05g41070为水稻转录因子Os05g41070,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优选地,前述融合蛋白中n为4。其中,(VP16)4即VP64,是由4个VP16功能域基序融合在一起组成的增强子,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或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更优选地,前述融合蛋白为Os05g41070-Linker-(VP16)4。
本发明还提供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以及在严格条件下,可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严格条件为65℃,在0.1×SSPE或0.1×SSC、0.1%SDS的溶液中杂交并洗膜。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的载体。所述载体为任一种可引导外源基因在宿主中表达的载体。优选地,所述载体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例如,pCAMBIA1301)。在将本发明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时,可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添加任一种强启动子(例如,玉米强启动子Ubiquitin)或诱导型启动子。此外,在将本发明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时,还可以使用增强子,且这些增强子区域必须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确保整条序列的翻译。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的转基因细胞系。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的工程菌。
本发明还提供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在推迟水稻抽穗、延长生育期中的应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水稻转录因子Os05g41070基因的应用,其是将水稻转录因子Os05g41070基因的CDS序列(完整翻译区)构建到4个转录因子激活基序VP16的上游,转化植物,筛选并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草铵膦的除草剂
- 下一篇:智能型警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