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塑板剥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2936.0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5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平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塑板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塑板剥离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铝塑复合板,简称铝塑板,是指以塑料为芯层,两面为铝材的三层复合板材,并在产品表面覆以装饰性和保护性的涂层或薄膜作为产品的装饰面。由于铝塑板的产量较高,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大量的废料,这就需要对铝塑板废料进行回收利用,铝塑板面的铝材回收利用价值较高,常规的铝材回收需要在铝塑板的端部进行开口再对铝材进行剥离。由于常规铝材的剥离为手工剥离,剥离效率较低,影响铝塑板回收流程,所以寻求一种剥离效率较高的铝塑板剥离机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剥离效率较高的铝塑板剥离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铝塑板剥离机,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剥离机构以及出料机构,所述剥离机构包括左右布置的辊轮I以及辊轮II,所述辊轮I以及辊轮II均为滚花辊轮,所述辊轮I以及辊轮II中间正上方的机架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辊轮III、辊轮IV以及出料导板,所述辊轮III以及辊轮IV均为平板辊轮,所述辊轮III设置于辊轮I的下方,所述辊轮IV设置于辊轮III的右下方,所述出料导板横向布置,所述出料导板从辊轮IV的下方延伸向左至机架的左方。
作为一种优选,铝塑板剥离机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变速箱,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皮带连接,所述辊轮I后端的辊轮轴上套装有链轮I以及链轮II,所述链轮I与变速箱输出端的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辊轮I前端的辊轮轴与辊轮II前端的辊轮轴上套装有齿轮I与齿轮II,所述齿轮I与齿轮II相互啮合,所述辊轮III的后端的辊轮轴上套装有链轮III,所述链轮III与链轮II通过链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前后布置的前轨道以及后轨道,所述前轨道上设置有左右布置的前轴承座I以及前轴承座II,所述后轨道上设置有左右布置的后轴承座I以及后轴承座II,所述前轴承座I与前轨道固定连接,所述后轴承座I与后轨道固定连接,所述前轴承座II与前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后轴承座II与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辊轮I架设于前轴承座I与后轴承座I之间,所述辊轮II架设于前轴承座II与后轴承座II之间,所述前轴承座I以及前轴承座II之间连接有张紧弹簧,所述后轴承座I以及后轴承座II之间也连接有张紧弹簧,所述铝塑板剥离机上还设有离合机构,所述前轴承座II与后轴承座II通过离合机构控制左右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前后方向的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辊轮II的右方,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凸轮或者偏心轮,所述凸轮或者偏心轮位于前轴承座II以及后轴承座的右方,所述转轴向右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右端向下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向前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前端设置有脚踏板,所述驱动杆中部向下连接有支撑铰。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左挡板以及右挡板,所述左挡板设置于辊轮I与辊轮III之间,所述左挡板的上端位于辊轮I的左下方,所述左挡板的下端位于辊轮III的右上方,所述右挡板设置于辊轮II与辊轮IV之间,所述右挡板的上端位于辊轮II的右下方,所述右挡板的下端位于辊轮IV的右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辊轮IV上开设有多道环槽,所述多道环槽沿辊轮IV的轴向间隔布置,所述右挡板的下端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板,所述右挡板的下端的凸板设置于辊轮IV的环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链轮III与链轮II之间还设置有张紧链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实现铝片剥离的自动化,剥离效率较高,且离合机构使得剥离控制较为方便,左挡板以及右挡板使得铝片在铝塑板剥离机内不容易跑偏,保证铝塑板剥离机的正常工作。该铝塑板剥离机具有生产效率较高,故障率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铝塑板剥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铝塑板剥离机的剥离机构与离合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铝塑板剥离机的剥离机构与出料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其中:
机架1、前轨道11、后轨道12、进料口13
动力机构2、电机21、变速箱22
剥离机构3、辊轮I31、辊轮II32、前轴承座I33、后轴承座I34、前轴承座II35、后轴承座II36、张紧弹簧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平,未经周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