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4878.5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程宝军;罗作球;张建亮;殷方雨;黄波;张新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商品混凝土天津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唐万荣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塘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积 密度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体颗粒的堆积受颗粒的形状、取向、电性、颗粒间吸引力或斥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搅拌或振实,也无法完全消除颗粒间力的影响。外加的微细粉常常不能像预想的那样提高堆积密度,细颗粒间的吸引力相当大,超过重力作用,使它们紧靠在一起,阻碍更细的颗粒进入其间。因此,如何使颗粒克服表面力并在颗粒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紧密堆积,成为准确测试粉体堆积密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消除颗粒的形状、取向、电性和颗粒间力影响的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杆、压腔、垫片、及压盖,所述压盖包括承载部和设置在所述承载部表面的压实部,所述压腔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压盖的压实部上,所述压实部的直径与所述压腔的内径相当,所述压杆的直径和所述压实部的直径相当,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承载部的表面并环绕压腔底端的外壁。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片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均为半圆环。
一种粉体堆积密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
2)称量预定质量的粉体,将粉体混均后填入压腔中,将压杆的一端伸入至压腔内与粉体相接触;
3)利用压力机对压杆的另一端进行加压,使粉体形成压实体;
4)取下压盖,将压腔旋转180度,取出压杆,然后将压杆从上方伸入至压腔,利用压力机对压杆的上端部施压,从而将压实体压出压腔;
5)称量压实体的重量,测量压实体的高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粉体堆积密度:
其中是粉体堆积密度,m是称量粉体的质量,ρ是粉体密度,r、h分别是压实体半径和高度。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在步骤3)之后将垫片移开,再加压一次的步骤。这样可以确保压腔内的粉体双向受压,均匀压实粉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的压力机以10mm/min的速率压至20KN,保压3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通过机械压力法制备干粉压实体,并测试压实体空隙率来反映初始颗粒的堆积情况,可消除颗粒的形状、取向、电性和颗粒间力影响,从而可有效直观的评价粉体或复合粉体的堆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当然下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它包括压杆1、压腔2、垫片3、及压盖。压盖包括承载部4和设置在承载部4表面的压实部5。压腔2的一端套设在压盖的压实部5上。压实部5的直径与压腔2的内径相当。压杆1的直径和压实部5的直径相当,两者配合使用以压实填充在两者间的粉体。垫片3设置在承载部4的表面并环绕压腔2底端的外壁。
在本实施例中,垫片3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均为半圆环,两者构成整圆环,将压腔2环绕。设计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垫片的取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粉体堆积密度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上述粉体堆积密度测试装置;
2)称量预定质量的粉体,将粉体混均后填入压腔2中,将压杆1的一端伸入至压腔2内与粉体相接触;
3)利用压力机对压杆1的另一端进行加压,压力机以10mm/min的速率压至20KN,保压3min,使粉体形成压实体;
4)将垫片3移开,再加压一次,这样可以确保压腔2内的粉体双向受压,均匀压实粉体;
5)取下压盖,将压腔2旋转180度,取出压杆1,然后将压杆1从上方伸入至压腔2,利用压力机对压杆1的上端部施压,从而将压实体压出压腔;
6)称量压实体的重量,测量压实体的高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粉体堆积密度:
其中是粉体堆积密度,m(g)是称量粉体的质量,ρ(g/cm3)是粉体密度,r(cm)、h(cm)分别是压实体半径和高度。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公认的硅灰可以提高水泥的堆积密度,但是最佳掺量的确定则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比较不同掺量的硅灰所测得的v值,v值越大,则表明该掺量最利于提高复合粉体的堆积密度。再或者同时掺加相同量的硅灰和微珠,通过本发明所计算出的掺加微珠时的v值较大,则表明掺加微珠最利于提高复合粉体的堆积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商品混凝土天津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商品混凝土天津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4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