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捻回重分布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5102.5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卫东;谢春萍;徐伯俊;苏旭中;刘新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18 | 分类号: | D01H5/18;D01H5/72;D01H1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捻回重 分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锭纺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控制捻回重分布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环锭细纱机上后牵伸区采用较大牵伸倍数时控制捻回重分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牵伸系统是细纱机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将喂入的粗砂或者条子均匀的抽长拉细成具有一定特数的成品细纱,因而环锭细纱机牵涉系统的运转稳定性与牵伸均一性将直接影响到细纱的成纱质量与产量。对传统细纱机牵伸机构的改进也是目前纺纱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通用的细纱机都采用三罗拉双皮圈牵伸机构,其包括两个牵伸区:前区牵伸与后区牵伸,总牵伸倍数一般在50倍左右。在此两个牵伸区中,前区由于采用双胶圈牵伸,控制纤维能力强,因而总牵伸倍数主要靠前区来承担,牵伸能力一般为20~30倍;而在细纱机传统的后区直线牵伸形式中,采用简单罗拉牵伸,其中部摩擦力界较弱,往往是靠改变粗纱捻度和调节后区隔距来控制纤维的运动,后区牵伸倍数一般小于1.4倍,这对提高细纱机的总牵伸不利。当后牵伸倍数超过1.5倍或喂入粗纱捻回过多时,不仅捻回损失增多,而且由于纱条承受着较大的张力,纱条各处发生粗细变化,纱条上的捻回就会沿着螺旋线方向扭转而向前移动,有时甚至发生纱条翻动。这样,就使得大量捻回向前钳口附近系的纱条上集中,产生了捻回重分布现象。严重的捻回重分布现象对牵伸不理,会使牵伸区中部摩擦力界强度突然下降,促使纤维提前变速,恶化成纱条干。
后区牵伸能力较低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便于实际操作,后区一般结构较为简单,对纤维的控制力弱,二是喂入的粗纱本身带有一定的捻度,因而若对其直接进行较大的牵伸,容易产生牵伸不匀,严重影响成纱质量。目前提高后区牵伸能力的措施也主要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其中以改善第一个方面为主,也即采取一定措施增加后区对纤维的控制能力。例如,在后区采用加入皮圈结构的方法等。其中,在中国专利“用于高支精纺机的牵涉装置”(申请号96107383)与“细纱机四皮圈牵伸机构”(申请号012439010)中分别公开了一种三罗拉三皮圈与三罗拉四皮圈牵伸机构,采用皮圈结构较好的解决了三罗拉形式牵伸机构的后区牵伸能力弱的问题,使得总牵伸倍数理论上可提高到100;在中国专利“细纱机四皮圈大牵伸装置”(申请号200520073617.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细纱机的四皮圈大牵伸机构,将总牵伸倍数提高到150。上述方法主要是采用后区加入皮圈结构以提高对纤维控制力继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后区牵伸能力,但是该种方法一方面使得后区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实际系统的安装;另一方面,在后区加入皮圈结构,虽然增加了对纤维的控制力,但是变速点只集中在皮圈外围附近,这对于本身具有一定捻度的粗纱的较大牵伸较为不利,容易造成牵伸不匀,严重影响成纱质量。因此,该种方法距离实际的使用还有较远的距离,只有当喂入的粗纱整齐度好、条干均匀时,方可采用该方法实现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
因此对简单罗拉牵伸的后区来说,需要防止捻回重分布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增加后区对纤维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应使变速点集中且尽量保持在后区中部,以保持牵伸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捻回重分布的方法,采取后区施力方法,给处于牵伸后区的须条施加一个外力,施力点处于后牵伸区的须条表面,所施外力在后牵伸区的须条表面的垂直方向产生一个分力,为施力点处提供一个稳定的摩擦力界,可以使得须条不易产生翻动,同时可有效增加须条的紧密度,有效防止捻回重分布现象的发生,改善成纱条干,后区牵伸倍数可提高到1.5-2.5倍。
本发明的控制捻回重分布的方法,粗纱须条由喇叭口喂入后经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加捻成细纱,所述牵伸区分后牵伸区和前牵伸区,在后牵伸区施加作用力,所述作用力对经过施力点的须条产生压力P,该压力P对运动的须条产生摩擦阻力f,所述摩擦力f小于须条牵伸力F,使得施力点处增加一个摩擦力界,保证须条不易产生翻动,增加后区对纤维的控制能力。
优选地,所述的作用力的方向从须条径向截面看为环绕须条径向的任意角度,使得须条在所施加力的作用下,控制变速点由原来的牵伸罗拉对附近向作用点方移动,实现对具有一定捻度的粗纱的均匀有效的大牵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