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5200.9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1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明;蒋军;孙芳;孙晚霞;张慧;段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5/02 | 分类号: | B01J35/02;B01J23/50;C07D301/10;C07D3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多面体 负载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载体上负载有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载体为无机氧化物、碳材料或玻璃。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载体采用多孔性金属氧化物。
4.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浸渍—转化”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通过浸渍法将粒度在1~1000nm的金属银负载于无机载体上;
采用含银的前躯体溶液浸渍多孔载体,浸渍时间10~360min,沥滤除去多余溶液后,进行化学还原或热还原,得到负载型金属银颗粒;
所述银的前驱体溶液为便于分解或还原为金属银的可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
上述所述有机胺可以为甲胺、乙胺、乙二胺、丙二胺或乙醇胺;
(2)经过步骤(1)的还原,在载体上形成负载型的金属银粒子之后,金属银粒子近球形,通过“化学溶蚀—再还原”的方法,将负载于载体上的金属银粒子原位转化为片状或多面体状金属银粒子;
如果目标产物为片状银纳米颗粒,其步骤包括:0~60℃低温、搅拌情况下,向步骤(1)制备得到的负载银催化剂中先加入柠檬酸根的水溶液,再加入30wt%双氧水溶液,反应1~60min后,加入硼氢化钠的水溶液,避光反应10~180min后,沥滤除去溶液,低温干燥所得固体,干燥温度0~60℃min;
上述反应物柠檬酸根、双氧水、硼氢化钠和体系中所有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步骤(1)载体上金属银的物质的量的(2~12)、(500~1300)、(10~40)和1×104~1.0×106倍;
如果目标产物为多面体银纳米颗粒,其步骤包括:先加入一定量的1M氨水和30wt%双氧水溶液,搅拌并反应1~180min后,再依次加入葡萄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搅拌并反应1~30min,移入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中,100~140℃下反应2-20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沥滤除去溶液后0-60℃min低温干燥所得固体;
上述反应物氨水、双氧水、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体系中所有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银的物质量的(1~3)、(80~500)、(0.5~1)、(1~2)和6×103~1.4×104倍。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银的前驱体溶液为a、银的可溶性盐溶液,或b、草酸银与有机胺进行络合得到的络合溶液;或者是c、硝酸银、氧化银或乙酸银与有机胺络合的络合溶液。
6.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还原时于空气或惰性气氛中120~500℃条件下还原1~360min;化学还原时在氢气、一氧化碳气氛下进行。
7.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柠檬酸根是由柠檬酸或可溶性柠檬酸盐提供的。
8.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制备片状银纳米颗粒时,反应温度为10~30℃,反应时间为10~120min。
9.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制备多面体银纳米颗粒时,装釜后在110~130℃反应4~10h。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或多面体状负载型银催化剂应用于催化烯烃部分氧化反应、表面增强拉曼、表面增强荧光或电催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2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