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频吸波超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5368.X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寇超锋;叶金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频 吸波超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波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超材料理论和传输线理论设计的宽频吸波超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电磁波为媒介的技术、各种产品越来越多,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增大。比如,无线电波可能对机场环境造成干扰,导致飞机航班无法正常起飞;移动电话可能会干扰各种精密电子医疗器械的工作;即使是普通的计算机,也会辐射携带信息的电磁波,它可能在几公里以外被接收和重现,造成国防、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情报的泄漏。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吸波材料是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其在包括军事以及其它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隐形机、隐形衣等。材料吸收电磁波的基本条件是:(1)电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时,它能最大限度地进入材料内部,即要求材料具有匹配特性;(2)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能迅速地几乎全部衰减掉,即衰减特性。
现有的吸波材料利用各个材料自身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通过设计不同材料的组分使得混合后的材料具备吸波特性,此类材料设计复杂且不具有大规模推广性,同时此类材料的机械性能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不能满足特殊场合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利用超材料理论和传输线理论设计的宽频吸波超材料,该吸波超材料对应的吸波频段宽、吸波超材料厚度薄且对电磁波的衰减性能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宽频吸波超材料,所述宽频吸波超材料虚拟划分为多个周期排列的基本单元,所述基本单元由沿电磁波传播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子单元、第二子单元以及第三子单元构成;所述第一子单元包括第一基材以及附着于第一基材上的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二子单元包括第二基材以及附着于第二基材上的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三子单元包括第三基材以及附着于第三基材上的第三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及第三微结构分别将所述第一基材、第二基材以及第三基材上附着有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及第三微结构的表面全部填充;所述第一微结构的电导率为35-36S/m,第二微结构的电导率为82-84S/m,第三微结构的电导率为173-175S/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材、第二基材以及第三基材均由介电常数为1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及第三微结构均由导电油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宽频吸波超材料厚度为20-22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单元的等效电路为:所述等效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传输线元件、第二传输线元件以及第三传输线元件,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用于模拟发射电磁波的端口元件接入第一传输线元件,第三传输线元件接地,第二传输线元件接入第一传输线元件以及第三传输线元件之间;第一电阻一端接入端口元件与第一传输线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一端接于第一传输线元件与第二传输线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一端接于第二传输线元件105与第三传输线元件之间,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值为1500至1600欧姆,第二电阻值为650-700欧姆,第三电阻值为300-350欧姆;所述第一传输线元件的参数为:第一特征阻抗为377欧姆,第一传输距离为7毫米,第一中心频点为10GHZ;第二传输线元件的参数为:第二特征阻抗为377欧姆,第二传输距离为7毫米,第二中心频点为10GHZ;第三传输线元件的参数为:第三特征阻抗为377欧姆,第三传输距离为7毫米,第三中心频点为10GHZ。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结构、第二微结构以及第三微结构厚度相同,均为0.01-0.02毫米。
本发明利用超材料原理和传输线理论设计吸波超材料,本发明吸波超材料在4GHZ至17GHZ区间,电磁波的衰减度均能达到20dB以上。且本发明吸波超材料厚度较薄,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构成超材料的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微结构附着于第一基材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波超材料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吸波超材料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断锯
- 下一篇:导航系统及其路径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