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6243.9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彦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烧结 焙烧 密封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领域的烧结设备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中,烧结和球团生产是重要的工序之一,它为高炉炼铁提供优质的原料。为了提高烧结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烧结球团工作者都一直在努力,探索了很多办法。如专利号为02243431.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无漏风烧结机,由烧结台车及其底下的风箱构成,其所述烧结台车的两侧外设有匸型固定密封板,上部设有中间接有热风引流管的热风屏蔽罩,两侧内设有竖向密封板,所述匸型固定密封板上端部和热风屏蔽罩边沿部相连接,所述匸型固定密封板的下端部与所述风箱连接。在该文献中,烧结台车的密封装置是固定的,下端为封闭式,由于烧结台车内的矿石粉料在受到挤压、震动时容易发生坠落,坠落后的矿石粉料长时间堆积到一定高度会阻碍烧结台车的车轮运动,造成重大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收集由烧结台车上落下的矿石粉料,防止其影响烧结台车的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所述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包括台车和位于所述台车下方的风箱,所述台车两侧设置用于固定密封装置的支撑架,所述漏灰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风箱之间的漏灰口和设置于所述漏灰口的下方并与所述漏灰口相通的用于承接矿石粉尘的密封灰斗。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灰斗为多个。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密封灰斗均为喇叭口状,其上端比下端大。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灰斗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开合的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灰斗为整体结构,其下端逐渐收缩,并设有可打开的堵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之一,所述堵头与所述密封灰斗之间为卡接。
作为仅一步的优选之一,所述堵头与所述密封灰斗之间为螺纹连接或键连接。
本发明的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可将台车上坠落下的矿石粉料集中收集到密封灰斗中,坠落下的矿石粉料不会阻碍台车的车轮,解决了安全隐患,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箱 2-支撑架 3-漏灰口
4-密封灰斗 10-台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全密封的漏灰收集装置,所述烧结机或带式焙烧机包括台车10和位于台车10下方的风箱1,所述台车10两侧设置用于固定密封装置的支撑架2。本实施例的漏灰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的下端与所述风箱1之间的漏灰口3,和设置于所述漏灰口3的下方并与所述漏灰口3相通的用于承接矿石粉尘的密封灰斗4。
图1中只是示意性地显示出了一个漏灰口3。实际上,漏灰口3可以为多个,其尺寸大小及设置密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满足上方坠落的矿石粉尘能从漏灰口3漏下而不堆积,不影响烧结台车10的工作即可。
根据漏灰口3和密封灰斗4的大小,可以选择一个密封灰斗4用于承接一个漏灰口3还是多个漏灰口3所漏下的矿石粉尘。本实施例中,密封灰斗4为多个,每个所述密封灰斗4均为喇叭口状,其上端比下端大,便于矿石粉尘的聚集,在矿石粉尘积累到一定量时进行打扫。为了便于清除所积累的矿石粉尘,所述密封灰斗4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开合的挡板(图中未示出),在密封灰斗4的下方放置口袋或者小车,打开挡板,便可卸下矿石粉尘,把其集中回收,既避免矿石粉尘的堆积影响台车10的车轮的转动,又避免污染环境。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灰斗为整体结构,其下端逐渐收缩,并设有可打开的堵头。堵头与密封灰斗之间可为卡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或者键连接。
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彦,未经高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模型的电磁感应加热过程系统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