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6347.X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9/62 | 分类号: | C30B29/62;C30B29/60;C30B29/16;C30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to 玻璃 制备 调控 直径 高度 氧化锌 纳米 阵列 方法 | ||
1.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ZnO)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在ITO玻璃上制备ZnO种子层薄膜,再将ZnO种子层薄膜在氯化锌溶液里用电化学方法沉积得到高度取向的ZnO纳米线。最后,通过将ZnO纳米线阵列浸泡在KCl溶液里刻蚀,可得到ZnO纳米管阵列。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ZnO)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在ITO玻璃上制备ZnO种子薄膜,采用以下步骤:
1)在恒温60-80℃下,将ITO玻璃基板依次在三氯乙烯(C2HCl3)、丙酮(CH3COCH3)、异丙醇(CH3CH(OH)CH)溶剂里进行超声清洗10-25min,然后用超纯水冲洗干净,最后用氮气吹干。
2)将浓度为0.1-0.5M的醋酸锌和0.01-0.05M的醋酸(醋酸锌和醋酸摩尔比10∶1)依次溶解在乙醇与蒸馏水的混液里(1∶3,v/v),充分混合均匀后,配制成ZnO种子层前驱体溶液。
3)将干净的ITO玻璃放置在电加热板上,温度加热至350-400℃时开始喷射雾状种子层前驱体溶液,喷雾时间为2-5min,得到厚度为20-50nm的ZnO种子层。
4)将附着有ZnO种子层的ITO玻璃放入管式炉内,在350-400℃下加热处理45-60min,制备成ZnO种子层薄膜。
②在氯化锌溶液里用电化学方法沉积制备高度取向的ZnO纳米线阵列,采用以下步骤:
1)采用标准三电极的电沉积系统,喷涂有ZnO种子层薄膜的ITO玻璃作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2)配置ZnO纳米线电沉积溶液,1-5x10-4M的ZnCl2为电沉积前驱物,0.1-3.4M的KCl为支持电解质。
3)在电沉积开始前,溶液在70-80℃恒温下,通氧气10-20min。在电沉积过程中,一直对溶液做鼓泡通氧处理。
4)对工作电极施加-1V vs饱和甘汞电极,沉积电量Q为2.5-50C/cm2,当Q超过设定值时,仪器自动停止工作。
5)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用氮气吹干,制成ZnO纳米线阵列。
③将ZnO纳米线阵列浸在KCl溶液里刻蚀制备高度取向的ZnO纳米管阵列,采用以下步骤:
1)将制得的ZnO纳米线阵列放入浓度为2-3.4M的KCl溶液中,在70-80℃恒温下,刻蚀2-3小时。
2)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用氮气吹干,制成ZnO纳米管阵列。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同时获得ZnO纳米线阵列和ZnO纳米管阵列。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ZnO种子层薄膜由喷雾热解法制得,制作方法快捷,薄膜与ITO玻璃的附着力强,结晶度高。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ZnO纳米线的高度由电量Q调控;ZnO纳米线的直径由KCl,ZnCl2的浓度来调控。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ZnO纳米管的管壁厚度由ZnO纳米线在刻蚀液中的刻蚀时间决定。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沉积方法制备ZnO纳米线和ZnO纳米管的操作简单,合成时间短,能量消耗低,产量较高。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ITO玻璃上制备可调控直径和高度的氧化锌纳米线/管阵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ZnO纳米线和纳米管是由ZnO纳米晶组成,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纳米传感器等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3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软件版权保护方法
- 下一篇:铰链衬套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