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7046.9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ipv6 网络 通信 方法 系统 以及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海量的IP地址作为支撑,因此,目前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发展的瓶颈。
目前,为了节约IPv4地址资源,广泛应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因此,现有的移动网络中大多数分配的是私网地址,而且在涉及到两个私网之间的网络终端需要互通的时候,NAT技术还面临着困难,并且,大规模的部署NAT,在网络性能、成本、安全、可管可控性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因此,NAT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不能完全实现端到端的通信需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
源终端设备在获取包含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的通信请求消息后,确定所述标识信息的类型,并查询预存的地址配置列表获取与所述类型对应的配置信息和运算函数;
所述源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IPv6地址的网络前缀,并根据所述运算函数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IPv6地址的主机地址,从而生成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包括所述网络前缀和所述主机地址的IPv6地址;
所述源终端设备采用自身的IPv6地址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建立TCP/IP连接以通过点到点的IP路由进行通信交互。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获取包含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的通信请求消息后,确定所述标识信息的类型,并查询预存的地址配置列表获取与所述类型对应的配置信息和运算函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IPv6地址的网络前缀;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算函数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IPv6地址的主机地址,从而生成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包括所述网络前缀和所述主机地址的IPv6地址;
通信模块,用于采用自身的IPv6地址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建立TCP/IP连接以通过点到点的IP路由进行通信交互。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系统,包括源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所述源终端设备为上述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通过源终端设备在获取与目标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交互的业务请求消息后,根据与标识信息对应的配置信息和运算函数生成IPv6地址的网络前缀和主机地址,从而获取与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IPv6地址,然后采用自身的IPv6地址与目标终端设备的IPv6地址建立TCP/IP连接以通过点到点的IP路由进行通信交互,实现了源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自动配置对应的IPv6地址,从而直接利用IPv6地址通过IP网络进行端到端的通信交互,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而进行的网络地址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基于IPv6网络的通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源终端设备在获取包含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的通信请求消息后,确定所述标识信息的类型,并查询预存的地址配置列表获取与所述类型对应的配置信息和运算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