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应用生物质燃料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8388.2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宁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开敏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49/02;C10K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应用 生物 燃料 生成 可燃性 气体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效应用生物质燃料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将生物质燃料如玉米瓤、稻壳、木屑等物料直接放在气化炉中进行缺氧燃烧,后生成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水喷淋过滤或直接通过气泵输送到储气包中进行储存。这种气化炉对燃料选择受限制,不能使用草状燃料,否则气化效果不好,这样就不能解决现有的秸秆在田里被焚烧的问题。同时现有的采用水喷淋的方法对可燃性气体过滤,其过滤效果不好,并且过滤的水排出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生物质燃料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发生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高效应用生物质燃料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发生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气化炉、滤烟筒和气泵,气化炉包括炉筒,炉筒下端连接有排灰通道,炉筒与排灰通道相接处设有炉条或者带通孔的炉板,炉筒下部炉壁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的滤烟筒包括密封壳体,密封壳体内设有滤芯,密封壳体的上部通过管道与气化炉的出气孔相连,密封壳体的下部连接有出气管道,气泵设在出气管路上,滤烟筒和气泵之间的出气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气化炉与滤烟筒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隔火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隔火装置包括水箱,与气化炉出气孔相连的管道的出口设在水箱内,水箱上部通过管路与滤烟筒的密封壳体的上部相连。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滤芯为草饼,所述的草饼为生物质燃料压制成的密度为0.2-0.4T/m3,厚度为20-40cm的草饼。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出气管路上连接有加压稳压系统,加压稳压系统包括加压稳压装置、与气泵相连的储气包及与储气包相连的加压泵,所述的加压稳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稳压包,稳压包的包壁呈弹簧管式设置,稳压包上方设有压块,稳压包的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加压泵相连,出气口上连接有燃气输出管路,气泵与储气包之间的管道、储气包与加压泵之间的管路及进气管上分别设有单向阀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包壁的窄部上设有若干金属定型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储气包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塑料储气内胆,塑料储气内胆的胆壁呈弹簧管式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气化炉和滤烟筒,使生物质燃料在气化炉中生成秸秆气,秸秆气通过滤烟筒进行过滤,滤烟筒的滤芯可以采用草饼,其可将气化炉内生成的可燃气体过滤和净化,可去除可燃气体中的焦油、烟尘等难闻气味,并可避免可燃气体熏黑锅底, 滤烟筒中的草饼滤芯用久了还可以取出当气化原料使用,循环使用节约成本,其具有结构简单、过滤净化率高、环保无污染,同时既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又解决农民的炊事燃料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加压稳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附图,一种高效应用生物质燃料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发生装置,包括气化炉18、滤烟筒15和气泵13,气化炉18包括炉筒17,炉筒17下端连接有排灰通道20,炉筒17与排灰通道20相接处设有炉条或者带通孔的炉板19,灰渣从炉条缝隙或炉板19通孔中进入排灰通道20排出,炉筒17下部炉壁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的滤烟筒15包括密封壳体14,密封壳体14内设有滤芯21,密封壳体14的上部通过管道与气化炉18的出气孔相连,密封壳体14的下部连接有出气管道,气泵13设在出气管路上,滤烟筒15和气泵13之间的出气管道上设有单向阀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开敏,未经宁开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