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热解炉的焦改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8572.7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0 | 分类号: | 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热解炉 焦改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改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既利用煤热解炉的干熄产生的气体进行焦改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煤热解炉(炼焦炉)大都采用间歇式炼焦,入炉煤的配比、脱水、进煤、预热、炭化、焦改质、干熄等各工艺步骤相对独立,不能进行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另外,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含很多有用的成份,如H2S、HCH等等酸性气体,NH3碱性气体、焦油类、苯类、萘类、洗油类等有机物,没完整对荒煤气导出、回收净化加以利用的完整的工艺。
这促使本发明人探索创新出一套完整的连续炼焦和对荒煤气导出、回收净化加以循环利用的完整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热解炉的焦改质装置,该装置直接利用煤热解炉的干熄产生的可燃高温废气余热进行焦改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加热能耗装置,降低炼焦成本。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热解炉的焦改质装置,设置于炉体炉腔中位于火道弓上,包括炭化室的下部形成焦改质室、主内火道下部、下段副内火道,中心环墙围成中心通道的高温可燃废气进入通道的下部,中心环墙下部设有贯通高温可燃废气进入通道与主内火道、下段副内火道的可燃废气进入孔。
优选的,所述的炉体的外墙设有焦改质温度监测孔,焦改质温度监测孔孔中设置有焦改质温度表。
优选的,所述的焦改质温度表与工控中心电气连接,工控中心通过焦改质温度表对焦改质温度进行监测。
本焦改质装置进行改质的方法是:外部由保温耐火材料的炉体外墙进行保温,而内部则将高温可燃废气从可燃废气进入孔进入主内火道下部、下段副内火道中,利用高温可燃废气本身的余热提供保温所需热量和温度,特别是刚进入的高温可燃废气温度在1000℃~1100℃之间刚好适合焦改质,使焦炭在焦改质室中留存一定时间,焦炭块粒之间充分接触、相互之间进行热传递,达到焦块大小均匀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图15中F-F处放大图;
图2是图1中x-x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换向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换向器上下盘示意图;
图5是图14中c-c处截面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换向器与燃气加热器管网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11中z-z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1中w-w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1中y-y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焦改质装置示意图(图11中u-u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火道弓示意图(图11中t-t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在煤热解炭化装置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干熄焦装置示意图(图15中H-H放大图);
图13本发明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干熄焦装置的熄焦桥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工控中心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煤热解炉总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煤热解炉的焦改质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主要在以下第四部分第二节中(并参照第一、第三、第四节的内容)予以详细介绍。
第一部份入炉煤配比及制备
如选用5种不同的煤,它们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三分之一焦煤、瘦煤先混合然后过筛破碎,直至破碎颗粒达到5mm以下形成入炉煤,当然本发明煤热解炉对其它配比和颗粒大小的入炉煤同样适用,不构成对本发明煤热解炉所需入炉煤粉的限制。
第二部份入炉煤脱水
预先通过入炉煤脱水装置对进入本煤热解炉的入炉煤的进行脱水,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第三部分入炉煤进煤、预热、调节、冷却
脱水后的入炉煤经过输送后温度一般会降至常温,温度可能会更低,所以需要对入炉煤在进入炭化室之前进行预热、调节、冷却。
第一节入炉煤进煤进煤装置用来输入脱水后的入炉煤
第二节入炉煤预热预热装置设置于进煤装置的下方并位于煤热解炉的顶部。预热装置用预热对经过输送后温度降低的入炉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5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挂钩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电池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