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烧废气干熄产生可燃高温废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9154.X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1/12 | 分类号: | C10B21/12;C10B39/00;C10B21/10;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废气 产生 可燃 高温 装置 | ||
1.一种燃烧废气干熄产生可燃高温废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外燃气加热装置、干熄装置;所述的外燃气加热装置,位于煤热解炉体中部围绕在炭化室外墙四周,包括一组以上结构相同第一燃气加热器、第二燃气加热器和气体换向装置;所述的第一燃气加热器包括第一燃烧室、第一煤气进入支管和第一蓄热换热器,第一燃烧室成相对封闭的煤气燃烧火道,第一煤气进入支管通到第一燃烧室底部,第一蓄热换热器包括第一蓄热腔、第一蓄热体、第一空气进入支管和第一烧废气排出支管,第一蓄热腔设置在炉体外墙中,第一蓄热体设置第一蓄热腔中,第一蓄热腔一端通向第一燃烧室底部,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一空气进入支管和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所述的第二燃气加热器包括第二燃烧室、第二煤气进入支管和第二蓄热换热器,第二煤气进入支管通到第二燃烧室底部,第二蓄热换热器包括第二蓄热腔、第二蓄热体、第二空气进入支管和第二烧废气排出支管,第二蓄热腔亦设置在炉体外墙中,第二蓄热体设置第二蓄热腔中,第二蓄热腔一端通向第二燃烧室底部,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二空气进入支管和第二燃烧废气排出支管;所述的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之间设有燃烧室通孔;所述的气体换向装置包括上盘、下盘、旋转换向电机、空气风机、煤气风机、废气风机,所述的下盘分别接有一个空气主管和第一空气分管、第二空气分管,一个煤气主管和第一煤气分管、第二煤气分管,一个燃烧废气主管和第二燃烧废气分管、第一燃烧废气分管,其中,第二燃烧废气分管和第一燃烧废气分管与第一空气分管和第二空气分管及第一煤气分管和第二煤气分管的设置刚好对调;所述的上盘转动贴合在下盘上方,上盘分别对应设置有空气连接管、煤气连接管、燃烧废气连接管,所述的旋转换向电机与上盘传动连接,带动上盘在下盘上往复转动;其中,所述的第一空气分管和第一空气进入支管联接,同时,所述的第一煤气分管和第一煤气进入支管联接,此时同时,所述的第一燃烧废气分管与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联接;同理,第二空气分管和第二空气进入支管联接,同时,第二煤气围管将第二煤气分管和第二煤气进入支管联接,与此同时,第二燃烧气分管与第二燃烧废气排出支管联接;所述的干熄装置,设置煤热解炉腔中位于炭化室、焦改质装置、内燃烧加热装置以及火道弓下方,包括高温熄焦室、低温熄焦室、熄焦桥弓、熄焦废气风机;所述的高温熄焦室设置在火道弓的下方,高温熄焦室的顶部与高温可燃废气通道相通;所述的熄焦桥弓设置在高温熄焦室与低温熄焦室之间,包括桥弓、集风室、干熄风环道、干熄风管,至少一条以上的桥弓以高温熄焦室和低温熄焦室轴中心呈一定角度在干熄风环道中间隔成辐形布置,桥弓中部形成集风室,集风室为一个直经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腔室,集风室的顶部设置有半球形风帽,集风室的下部开口朝向低温熄焦室;干熄风管设置在桥弓中,干熄风管一端通向集风室,另一端通向干熄风环道,干熄风环道通过进风管与熄焦废气风机相联;所述的低温熄焦室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出焦阀门;所述的外燃气加热装置的气体换向装置的废气风机通过管道与干熄装置的熄焦废气风机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废气干熄产生可燃高温废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围管,设置在煤热解炉的炉体外周,包括第一空气围管,第一煤气围管,第一燃烧废气围管;第二空气围管、第二煤气围管,第二燃烧废气围管;所述的第一空气围管将第一空气分管和第一空气进入支管联接起来,同时,第一煤气围管将第一煤气分管和第一煤气进入支管联接起来,此时同时,第一燃烧废气围管是将第一燃烧废气分管与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联接起来;同理,第二空气围管将第二空气分管和第二空气进入支管联接起来,同时,第二煤气围管将第二煤气分管和第二煤气进入支管联接起来,与此同时,第二燃烧废气围管将第二燃烧气分管与第二燃烧废气排出支管联接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1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