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腔室多开口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9354.5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1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沈子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子渊 |
主分类号: | B65D8/04 | 分类号: | B65D8/04;B65D23/00;B65D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腔室多 开口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多腔室、多开口的容器。
背景技术
按,过去一种已知用于盛装饮料的容器如图12所示,其包括有一瓶体4,内部形成一盛装空间41,该瓶体4上下各有一开口42,而有一滤网43设于下开口处且朝该盛装空间41内延伸,该二开口42分别设有一上盖44及下盖45封闭开口,且该下盖45将该滤网43顶抵定位于该下开口42的端缘。然而此种容器的内部仅具有一盛装空间,而仅能盛装一种饮料,如遇盛装多种不同饮料的需求时则显得不敷使用。
而如图13所示为一种容器组合结构,其包括有数个并接排列的充气式容器5,各容器5的内部界定形成有一容置空间51及一包覆该容置空间51的充气空间52,而各容器5的充气空间52之间设有通道53相连通,以将该等容器5并接成一体。
然而上述结构虽可利用各容器的容置空间盛装不同种类的内容物,但却无法将各容器拆卸分离,如需清洗容器则更有便利性不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腔室多开口容器,其具有数个腔室,而可承装数种不同种类饮料,且各腔室之间设有可分离的结合部,而具有将各腔室拆解分离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有二个瓶,各瓶的内部分别形成有一供盛装饮料的腔室,各腔室不相连通,而各腔室分别朝上及朝下开设有一上开口及一下开口,各上开口处分别设有一上盖以封闭各上开口,且分别有一下盖设于各下开口处以封闭各下开口,各瓶分别设有一结合部,且各瓶可以其结合部与另一瓶的结合部相互结合,并可将已结合的各瓶拆开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数个腔室,而可承装数种不同种类饮料,且各腔室之间设有可分离的结合部,而具有将各腔室拆解分离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个瓶以横向相互结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个瓶以纵向相互结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
图12为已知容器部分剖面图。
图13为另一种已知容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腔室多开口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二个瓶1、2,该各瓶1、2的内部分别形成有一供盛装饮料的腔室11、21,而该各腔室11、21不相连通,该各腔室11、21分别朝上及朝下开设有一上开口22(图中仅示其一)及一下开口23(图中仅示其一),该各上开口22处设有一上盖14、24以封闭该各上开口22,而在本实施例中,该各瓶的下开口23设有一朝该各腔室11、21延伸的滤网,该各滤网25(图中仅示其一)分别设于该各下开口23的端缘,且分别有一下盖26(图中仅示其一)设于该各下开口23处以封闭该各下开口23,该各下盖26并分别将该各滤网25顶抵定位于该各下开口23的端缘,又该各瓶1、2的底面分别设有一支撑板19、29以支撑各瓶避免倾倒。
而该各瓶1、2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结合部及一辅助结合部,且各瓶1、2可以其结合部与另一瓶的结合部相互结合,同时其辅助结合部也与另一瓶的辅助结合部相互结合,俾将二瓶1、2结合在一起,且二瓶1、2在相同水平高度横向相互结合。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瓶1、2的结合部一者为一第一凹穴27,而另一者则为一可对应嵌卡于该第一凹穴27的第一凸块17,同样地,该二瓶1、2的辅助结合部一者为一第二凹穴18,而另一者则为一可对应嵌卡于该第二凹穴18的第二凸块28,其中如图2及图4所示,该二瓶1、2的结合部的嵌卡方向平行于辅助结合部的嵌卡方向,藉此令其中一瓶的结合部及辅助结合部对齐对应的另一瓶的结合部及辅助结合部,将该二瓶1、2平移相互靠近,即可将该二瓶1、2相互嵌卡而结合。此外,若要将其分离,仅须将该二瓶1、2各沿相反的水平方向施力,即可将该二瓶1、2拉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子渊,未经沈子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机进入手电筒模式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