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湿法磷酸浓缩装置的结晶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9620.4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2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柴铁根;吴学俊;许进冲;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33 | 分类号: | B01D29/33;C01B25/23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2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湿法 磷酸 浓缩 装置 结晶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湿法磷酸浓缩装置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湿法磷酸浓缩装置的结晶过滤器。
背景技术
湿法磷酸酸浓装置采用间接加热、强制循环和真空蒸发的方式进行稀酸浓缩。澄清的稀酸从石墨换热器循环酸出口管线进入,与循环酸一起流入真空蒸发器内,其所需的真空度由二级真空喷射泵提供,在此磷酸中的水份被蒸发,磷酸被浓缩,成品磷酸从接管抽出,由浓磷酸泵送到浓磷酸贮槽中。循环酸沿真空蒸发器下来后在轴流泵的推动下再进入到石墨换热器,如此循环。但由于近年来,由于磷矿石品位的下降,过滤效果偏差,酸质下降,含杂质量较高的稀酸进入浓缩系统后,造成浓缩系统结垢严重。其中大粒径的结垢堵塞石墨管后,会造成循环泵电机电流增高,出口压力增大,并使石墨管易损坏,减少浓缩装置的运行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湿法磷酸浓缩装置的结晶过滤器,对经过闪蒸室浓缩的浓磷酸进行过滤,以去除易引起石墨管堵塞的大颗粒杂质,可以防止石墨管堵塞,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筒体、置于筒体内的筒状滤芯,滤芯筒状侧壁与筒体侧壁之间形成环状通道;滤芯顶部呈锥形,滤芯锥形顶部和侧壁上开有孔径在23~26mm的滤孔,滤芯底部设有通向筒体外的排液口;筒体在滤芯锥形顶部上方设有进液口,筒体内腔底壁呈倾斜设置,筒体底部设有排渣口。来自闪蒸室的浓磷酸由进液口进入筒体内,浓磷酸进入滤芯内并由排液口排出,经循环泵输送至石墨换热器。滤渣经筒体底部的排渣口排出。
考虑到滤芯顶部分流的效果,滤芯锥形顶部的锥度α为110°~120°较佳。
为了能够承受从闪蒸室直接下来的磷酸的压力及重力,滤芯顶部开孔率不宜过高,滤芯锥形顶部的滤芯孔距为45~55mm较好;滤芯侧壁开孔率可以提高,滤芯孔距在25~35mm较好,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为了便于排渣,筒体内腔底壁的倾斜角度为10°~20°。
滤芯底部设有将筒体底部两侧贯通的排渣管,以便于将排渣口对侧渣粒经排渣管穿过滤芯下滑到排渣口排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将对闪蒸室浓缩的浓磷酸进行过滤,拦截大颗粒杂质结垢物及一些块状结垢物,可以有效防止其堵塞石墨管,使得石墨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五年。并且过滤器结构简单,浓磷酸进出通暢,过滤效率高,排渣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筒体1、置于筒体内的筒状滤芯2,滤芯2筒状侧壁与筒体1侧壁之间形成环状通道14;滤芯2顶部21呈锥形,滤芯锥形顶部21和侧壁23上开有孔径在25~55mm的滤孔24,滤芯2底部设有通向筒体1外的排液口22;筒体1在滤芯锥形顶部21上方设有进液口11,筒体1内腔底壁13呈倾斜设置,筒体内腔的倾斜底壁13低点一侧的筒壁上设有排渣口12。筒体2下端还设有水平安装支架15。
滤芯锥形顶部21的锥度α为110°~120°较好,既有利于分流,又可以增加过滤面积,发挥顶部21的过滤功能。
滤芯锥形顶部21的滤芯孔距为45~55mm,滤芯侧壁22的滤芯孔距为25~35mm。
筒体内腔底壁13的倾斜角度为10°~20°,以便于排渣。
为方便在排渣口12对侧环状通道14底部渣粒下泄,滤芯2底部设有将筒体1底部两侧贯通的排渣管3,使得排渣口12对侧渣粒经排渣管3穿过滤芯2下滑到排渣口12排出。
来自闪蒸室的浓磷酸由进液口11进入筒体1内,经滤芯锥形顶部21分流进入环状通道14,浓磷酸经滤芯顶部21及侧壁23上的滤孔24进入滤芯2内腔,并由排液口22排出,经循环泵输送至石墨换热器。滤渣沉积在环状通道4底部并排渣管3及筒体内腔底壁13下滑,由排渣口1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6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