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二缩三丙二醇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1947.5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珍;方诒胜;于婷;查诺明;张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3/13 | 分类号: | C07C43/13;C07C41/03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二缩三 丙二醇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二缩三丙二醇的新方法,属于精细化工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二缩三丙二醇(TPG),分子式为 ,分子量为192.25。可用作医药原料,制造染料、纤维处理剂、防腐添加剂等的中间体,可作水溶性涂料基料、合成树脂溶剂,还可作聚氨脂弹性体、涂料的粘合剂,是紫外光固化单体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的主要原料。
目前,二缩三丙二醇的制备方法多用1,2-丙二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制得的产物为一缩二丙二醇和二缩三丙二醇的混合物,且制得的产品中二缩三丙二醇的含量较低、色泽深。中国专利CN1803743、CN101250093和 CN101941893A中制备二缩三丙二醇均是以1,2-丙二醇为原料,只是选择的催化剂不同,采用这些方法制备二缩三丙二醇,生产出来的产品二缩三丙二醇的收率低,进而使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收率高、纯度高、色度低的制备二缩三丙二醇的新方法。
本发明一种制备二缩三丙二醇的新方法,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将一缩二丙二醇:环氧丙烷: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1.45:0.0003~0.1于强碱性条件下在静态管式反应器中反应后,经酸中和、减压精馏即得高纯度二缩三丙二醇。
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静态管式反应器为内设单管多旋流体混合管的静态管式反应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过采用内设单管多旋流体混合管的静态管式反应器,使物料分流成队,同时产生交叉旋涡反向旋转,将反应物料快速混合,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三缩四丙二醇等副产物的生成,且能实现连续生产。
上述技术方案中,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90~200℃。
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剂为甲醇钠、乙醇钠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缩二丙二醇:环氧丙烷:催化剂的优选摩尔比为1:0.4~0.7:0.002~0.003。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一缩二丙二醇、环氧丙烷为原料在静态管式反应器中反应,将反应的产物经酸中和后进行减压精馏即得高纯度二缩三丙二醇,采用此种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由于通过采用内设单管多旋流体混合管的静态管式反应器,使物料分流成队,同时产生交叉旋涡反向旋转,将反应物料快速混合,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少三缩四丙二醇等副产物的生成,且能实现连续生产,制得的产品收率高、纯度高、色度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将原料一缩二丙二醇通过泵打入静态管式反应器中至可视液位,将其升温至140℃时,系统开始连续进料,其中原料的进料量分别为:一缩二丙二醇(DPG)进料量为5.36L/h,环氧丙烷(PO)进料量为1.32L/h,催化剂乙醇钠进料量为2.47mL/h。控制反应温度在120~140℃,对反应压力无特别限定,出料控制在6.8L/h左右。检测含量:一缩二丙二醇43.2%,二缩三丙二醇54.1%,三缩四丙二醇2.0%。
实施例二:
将原料一缩二丙二醇通过泵打入静态管式反应器中至可视液位,将其升温至125℃时,系统开始连续进料,其中原料的进料量分别为:一缩二丙二醇(DPG)进料量为0.48m3/h,环氧丙烷(PO)进料量为0.17m3/h,催化剂甲醇钠进料量为2.00L/h。控制反应温度在110~130℃,对反应压力无特别限定,出料控制在0.6 m3/h左右。检测含量:一缩二丙二醇36.6%,二缩三丙二醇61.3%,三缩四丙二醇1.7%。
实施例三:
将原料一缩二丙二醇通过泵打入静态管式反应器中至可视液位,将其升温至150℃时,系统开始连续进料,其中原料的进料量分别为:一缩二丙二醇(DPG)进料量为0.83m3/h,环氧丙烷(PO)进料量为0.28m3/h,催化剂甲醇钠进料量为3.44L/h。控制反应温度在150~160℃,对反应压力无特别限定,出料控制在1.1 m3/h左右。检测含量:一缩二丙二醇37.1%,二缩三丙二醇60.4%,三缩四丙二醇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金泰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1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粒子冲击钻井模拟实验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