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2324.X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董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兰田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过 器外入 注水 气溶胶 两次 处置 含油 污水 精细 过滤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
二、背景技术:
利用微气泡的吸附特性和比重小的上浮特性,应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置,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青睐和采纳,现有技术下的微气浮技术主要是通过微气泡发生器,水气溶胶发生器产生含有大量微气泡的悬浮液,通过分气管、布气管、布气孔布散于处置含油污水的底层,加速和强化静态的和动态的含油污水的油、水、渣三相分离过程,提高含油污水处置的效率和质量。但这些技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微气浮分离含油污水的速度和质量,受其曝气方式,流量和气泡布局影响而受限,近期出现的倒T型、工字型、耙型布气器等多种静态布气装置,及导流叶片旋转流场的动态扩散装置,虽部分的解决了布气的均匀问题,不但仍留有较大死角,且结构较为复杂,布设于精细过滤器内,其安装、维护和检修都存在许多难度。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布气均匀、油水分离更加彻底、结构简单、保养维修方便的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包括三相分离器、水气溶胶发生器、高压水泵、切向射流口和二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含油污水在进入三相分离器前,加注混合由三相分离器内经由抽水口抽取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水气溶胶发生器生成的水气溶胶,混合后共同进入三相分离器,经由切向射流口,并在导流旋叶片限逼下形成旋转流场,以动态方式完成含油污水的三相分离,经过三相分离器滤过分离后的部分污水,在排出口放出之前,经抽水口抽出,通过水气溶胶发生器形成水气溶胶,经由多个切向射流口重新返回三相分离器内经滤过分离后的污水内,进行二次微气泡吸附净化,形成二次水循环系统。
本发明的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含油污水在进入滤过器前即与水气溶胶混合,使微气泡均匀分布,吸附机会更多、时间更长、更彻底,分离后污水在排出前再次注入水气溶胶,进行二次分离处置,使排出水体更洁净。此处本发明的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1、两次制作水气溶胶用水均来自三相分离器内滤过分离的污水,即节水又不增加处理水量;2、含油污水及二次水循环系统的水气溶胶重返三相分离均由切向射流口进入,形成旋转流场,在动态中完成三相分离及滤过分离后污水的二次净化,使水气溶胶分布更均匀,效能更高;3、水气溶胶在滤过器外入注,避免了由底部布气管入注对沉渣的搅动而影响膜组件的滤过功能。
因而: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滤过器外入注水气溶胶两次处置含油污水的精细过滤装置的正剖面示意图。
图中:三相分离器1、水气溶胶发生器2、高压水泵3、进料口4、抽水口5、切向射流口6、导流旋叶片7、膜组件8、出油口9、排渣口10、排水口11。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三相分离器1内部由膜组件8、导流旋叶片7组成,顶部设置有出油口9、下部设置有排水口11,底部设置有排渣口10,进料口4的含油污水在进入三相分离器1之前,与通过抽水口5抽取滤过分离的污水,通过水气溶胶发生器2生成的水气溶胶混合后,进入三相分离器1,经由切向射流口6射向导流旋叶片7,在导流旋叶片7限逼下形成旋转流场,在动态下进入膜组件8,含油污水内的固体物质下沉经排渣口10排出,油珠、油滴被水气溶胶内的微气泡吸附上浮,经出油口9排出收集,水透过膜组件8的滤过膜滤出,滤过分离的污水在经由排水口11排出前通过抽水口5抽出,经过水气溶胶发生器2生成水气溶胶,再由多个切向射流口6返回滤过分离后的污水,进一步净化后经由排水口11排出三相分离器1。
三相分离器1启用初始无滤过分离的污水供水气溶胶发生器2制备水气溶胶,须外引水源实施。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兰田,未经董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2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新型易拆卸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