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高速公路安全摄像头兼顾自动计费的双保险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83482.7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嘉麟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高速公路 安全 摄像头 兼顾 自动 计费 保险 监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自动计费系统,尤其涉及了一种利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原来用以安全用途的摄像头兼顾自动计费(并配以手机拨号)的具有双保险监控性质(万无一失地防伪)的快速自动计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凡是使用高速公路的车辆都要缴纳使用费,收费的控制办法: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入口处时是需要领取准入卡片,车辆离开出口处时又要交出上述准入卡片并根据计算出使用该高速公路的里程现场缴费。
为此,经常发生:车辆在高速公路入口处需要排队领取上述准入卡片,在出口处还要排队交出上述准入卡片并缴纳高速公路使用费。——在高速公路入口处与出口处均给车辆司机造成了需要排队等候的麻烦,即在上述高速公路入口处与出口处二个部位形成了非常低速的不理想状况。
现在,已经提出了不少供选择的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举措,例如:其中之一的ETC快速自动收费实验方法已经在部分高速公路段展开,该方法的不足在于:实施时需要主管部门(为主)与车辆司机(为辅)双方都要增加相关配套的设施才能够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提出一种较之上述ETC更为简便的方法(无需车辆司机增加额外的配套设施),供有关部门参考的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
提出另外一种借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的安全用途摄像头以及司机手机的必须配合而实施自动计费的双保险监控系统,供有关部门参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一.由于本发明能够利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的安全监控摄像头来兼顾完成快速自动计费监控系统,即实现“一物二用”为节约设备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由于实施本发明时作为使用方的车辆司机无需增加任何附加配套的设施,这就为使得人们乐意接受快速自动计费系统创造了条件;
三.由于让车辆司机的手机客观上必须介入到快速自动计费的监控系统中:首先通过手机拨号提出欲进入高速公路的请求短信来核对车辆车牌号码的准确性(鉴别车牌号码与手机号码是否是原先配对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的),这就为本发明在高速公路上建立的快速自动计费系统具有双保险(防伪——万无一失)的性质又创造了及其有利的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有: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设置的为安全用途的监控摄像头与使用手机的移动通信联网系统;
借用上述为安全用途的监控摄像头实施双保险计费的监控方法:
A.公路管理处建立了与上述监控摄像头以及移动通信联网的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并将领取了开车执照车辆的车牌号码与司机使用的手机号码配对储存在该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之中;
B.欲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司机必须首先在距离入口处S距离内使用上述号码储存过的手机向公路管理处发出请求进入高速公路的短信信号,然后,在进入进口处的L距离内,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第一次通过摄像头核对该司机开车的车牌号码是否与该司机的手机号码是属于上述配对储存过的,若核对是肯定的,则:即刻以手机短信告知司机准许该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同时竖起栏杆让该车辆通过入口处上高速公路行驶;——当车辆行驶至上述的S距离时,可以设置明显的路标来提醒司机向公路管理处发出请求进入高速公路的短信信号。
C.欲驶离高速公路的车辆司机必须首先在距离入口处S距离内使用上述号码储存过的手机向公路管理处发出请求离开高速公路的短信信号,然后,在离开出口处时,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第二次通过摄像头核对该司机开车的车牌号码是否与该司机的手机号码是属于上述配对储存过的,如果是肯定的,则:以手机短信告知司机准许该车辆离开高速公路,竖起栏杆让该车辆通过出口处离开高速公路行驶;以此同时,计算出该车辆使用该高速公路的行驶里程以及以此为据计算出缴费数额,并及时以手机短信形式告知车辆司机在一个限定的期限内支付钱款;——当车辆行驶至上述的S距离时,可以设置明显的路标来提醒司机向公路管理处发出请求离开高速公路的短信信号。
——所述的S距离设定在2000米至1000米的范围之内即可。
——所述的L距离设定在1000米至500米的范围之内即可。
涉及本发明的违规严厉惩罚举措包括以下的“a”或/和“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嘉麟,未经梁嘉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