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在线动态调整检测任务的网络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3579.8 | 申请日: | 201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8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攀;聂凯;朱红丽;陈春朝;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947;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动态 调整 检测 任务 网络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线动态调整检测任务的网络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产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类生活起居的信息化,人类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在检测手段方面,各类检测仪器层出不穷,从台式检测仪表到便携式检测,从基于虚拟仪器系统到分布式网络化仪器等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人类在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完善着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显示和存储的各个环节,有力地推进了工业测控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的进步。
目前,仪器的网络化技术研究是仪器科学领域的热点,比较流行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B/S模式和C/S模式,或者构建在庞大的信息交换平台上,B/S模式采用Web技术,通过开发网络应用程序实现对检测对象的网络监测;C/S模式的网络检测仪器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实现检测目标的分布式检测。
现有网络检测技术在现代网络检测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检测系统设计上是结合特定任务研发的,架构非开放式,不能根据检测任务而调整,给用户造成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线动态调整检测任务的网络仪器,旨在解决现有网络检测技术在现代网络检测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检测系统设计上是结合特定任务研发的,架构非开放式,不能根据检测任务而调整,给用户造成许多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线动态调整检测任务的网络仪器,该网络仪器包括:
耦合环境支撑平台,根据检测体系的分布空间,安装在网络环境中的多台检测服务器上,用于采集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功能
终端仪器集成模块,与所述耦合环境支撑平台相连接,用于构建终端仪器界面,并提供终端仪器界面所必须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所述耦合环境支撑平台由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组成,所述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由数据采集智能构件、数据处理智能构件及数据存储智能构件构成,若干个所述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构成了一个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库;
所述终端仪器集成模块由终端仪器集成主板、网络接口构件及终端仪器智能构件组成,所述终端仪器智能构件可根据需要插接在终端仪器集成主板上,若干个所述终端仪器智能构件构成了一个终端仪器智能构件库。
进一步,所述终端仪器智能构件由按钮类构件、参数输入类构件,数字显示类构件、波形显示类构件、信号处理类构件、NET接口构件、网络构件映射构件、数据特征信息显示构件。
进一步,根据检测任务的需要,用户选择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和终端仪器智能构件组成一个检测案例,检测案例通过地址空间进行数据流的传递,即网络环境中检测对象通过所述数据采集智能构件获取检测数据后,通过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的IP地址传递给网络环境中的所述数据处理智能构件或数据智能存储构件,也可直接传递给终端仪器集成主板上具有IP地址的网络接口构件,网络接口构件接受数据后通过集成主板上的内存地址空间完成仪器界面各构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检测案例中可根据检测需要动态添加和删除,通过IP地址和终端内存地址完成全局数据交换,所述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与终端仪器智能构件之间独立处理检测任务,并按照数据传递路由通道传递数据。
进一步,所述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中的各个构件由构件功能组、网络功能模块和数据交换路由表构成。
进一步,所述终端仪器智能构件由外部属性模块、功能模块以及消息收发模块构成。
进一步,该网络仪器还包括用作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功能配置与信息交换格式、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之间数据交换格式及终端仪器智能构件之间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和信息交换协议。
进一步,所述可在线动态调整检测任务的网络仪器构建方法:
选取终端仪器构件,搭建仪器界面;
通过网络映射构件选用网络功能类智能构件;
配置终端仪器构件界面参数和工作参数,配置构件之间数据交换通道;
通过终端网络映射构件连接网络构件,配置工作参数和数据路由通道;
通过终端仪器界面操控按钮启动检测任务,网络映射构件利用信息交换协议发指令给网络功能智能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 下一篇:高耐磨铜银合金接触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