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3582.X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栋豪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4D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送气 装置 以及 设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发动机进气方式一般都为自然吸气式,所谓自然吸气是指利用大气压将空气压入燃烧室的一种形式。在使用这种方式进气时,由于大气压是一定的,所以发动机进气的最大效率是基本固定的。
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所需要的进气量是变化的,功率越高需要的进气量就越大。当达到一定功率时,发动机所需的进气量会超过实际的进气量,出现进气量不足的情况,造成发动机的功率不足,进而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此装置的汽车。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包括外壳、通气管、扇叶、旋转式抽气装置、进气口以及排气口;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均与外壳的外部相通,所述通气管的中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通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通气管同轴设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的两侧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外壳的内部由一块挡板分为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室相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相通;所述挡板的中部设有流通口;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与所述流通口相配合。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室通过排气管相通。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通气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抽气扇叶。
进一步地,前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中,所述旋转式抽气装置为离心式涡轮。
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发动机送气装置;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排气口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进气通道相通;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所述汽车的尾气排管与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通气管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通过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通过通气管,从而驱动设置在通气管内的扇叶转动,在扇叶转动的同时也带动通气管整体以及旋转式抽气装置转动。旋转式抽气装置转动时会通过进气口将外部的气体抽进外壳内,然后从排气口排入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这种方式能够以发动机的废气为动力将空气强制抽入发动机送气装置内部并输送至发动机,与现有的自然吸气方式相比能够在不增加额外动力的情况下使发动机获得更多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进而提升汽车的动力性能。
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送气装置以及设置此装置的汽车还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1)通过将外壳的内部隔成两部分,可以有效防止被旋转式抽气装置抽进来的空气再回流至进气口;
(2)通过在外壳上设置与通气管的进气端相配合的废气进口以及与通气管的出气端相配合的废气出口,可以方便发动机送气装置与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以及汽车的尾气排管相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发动机送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通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2-通气管,3-扇叶,4-旋转式抽气装置,5-进气口,6-排气口,7-挡板,8-进气室,9-排气室,10-流通口,11-废气进口,12-废气出口,13-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栋豪,未经何栋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5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