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与应用于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5419.7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5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汪洋;伍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9;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应用于 垂直 液晶 偏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绕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影像显示器主要有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电子纸显示器等等。其中,液晶显示装置是一非自发光的显示器,因此,一般需利用背光源来产生光线,并使其穿透扩散膜、增亮膜等光学膜层,来形成一均匀的平面光射入液晶显示面板,用于呈现影像。
一般广视角液晶显示器,例如垂直(vertical aligned)或多域垂直配向型(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ed)液晶显示器),虽然视角较广,但是在特定观察角度的影像仍有改善空间,例如在左右两侧视角观察时,便会察觉到影像的色彩及亮度与正视观赏时不同,而且会随着视角变大而差异更大。而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特殊视角时,影像偏差问题更甚,又会产生漏光导致对比下降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显示装置,其可改善亮度变异或色彩变异等等影像品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改善亮度变异或色彩变异等影像品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器、一第一偏光板、一第二偏光板与一绕射光学元件。液晶显示器包括一背光模块与一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与一液晶层。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包含液晶分子。当未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大致垂直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表面,或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一预倾角。当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偏转成 一液晶倾倒方向。第一偏光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二偏光板配置于第二基板与背光模块之间。第一偏光板的偏光方向垂直于第二偏光板的偏光方向。绕射光学元件包括一第一绕射光栅,并配置于第一偏光板的出光侧上。第一绕射光栅的方位角以第一偏光板的吸收轴为基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与一绕射光学元件。第一偏光板具有一光吸收轴。绕射光学元件包括一第一绕射光栅,并配置于第一偏光板的一侧。第一绕射光栅的光栅方向与光吸收轴的夹角在0±15度或90±10度的范围内。
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至图8、图17至图31为实施例中的绕射光学元件;
图9至图16为实施例中绕射光学元件的光栅区域;
图32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3A-1为显示器中的基板与液晶层的立体图,其中液晶层中未产生电场;
图33A-2为显示器中的基板与液晶层的上视图,其中液晶层中未产生电场;
图33B-1为显示器中的基板与液晶层的立体图,其中液晶层中未产生电场;
图33B-2为显示器中的基板与液晶层的上视图,其中液晶层中未产生电场;
图34A为液晶层中受电场造成液晶分子的液晶倾倒方位角;
图34B-1为显示器中的基板与液晶层的立体图,其中液晶层中有产生电场;
图34B-2为显示器中的基板与液晶层的上视图,其中液晶层中有产生电场;
图35至图43、图49至图51、图57至图59为绕射光学元件与偏光板的偏光方向的关系;
图44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亮态亮度 与对比;
图45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暗态亮度;
图46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9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亮态亮度与对比;
图47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9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暗态亮度;
图48为具有单一方位角的绕射光栅的绕射光学元件的显示器,其在不同方位角ψ的正视暗态亮度与中央对比;
图52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亮态亮度与对比;
图53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暗态亮度;
图54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9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亮态亮度与对比;
图55为显示器在方位角ψ固定在90度、改变天顶角θ测得的暗态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5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脑神经脉冲治疗仪
- 下一篇:促进异构平台中共享指针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