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86598.6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杨莺;孙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2;C08L51/00;C08L53/02;C08L23/08;C08K13/02;C08K3/34;C08K3/26;C08K3/30;C08K5/523;C08K5/526;C08K5/524;B29B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增强 聚酯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碳酸酯 20~90份;
聚酯 1~60份;
矿物填充物 1~20份;
增韧剂 2~10份;
酯交换抑制剂1~3份;
光热稳定剂 0.1~1份;
润滑剂 0.1~1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为相对密度为1.19g/cm3~1.21g/cm3,熔融温度为220~230℃,分子量为20000-30000的聚碳酸酯;
所述聚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相对密度为1.38g/cm3~1.40g/cm3,熔点为245~255℃;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相对密度为1.30g/cm3~1.32g/cm3,熔点为225~2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稳定剂选自硫代酯类热稳定剂、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受阻胺、受阻酚、亚磷酸二苯酯或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硫代酯类热稳定剂选自硫代二丙酸二(十二醇)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醇)酯、硫代二丙酸二(十三醇)酯或硫代二丙酸二(十四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锡类热稳定剂选自含硫醇锡盐、马来酸锡盐或羧酸锡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受阻胺选自萘胺、二苯胺或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受阻酚选自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或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醇锡盐选自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或二甲基二巯基乙酸异辛酯锡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马来酸锡盐选自马来酸二正丁基锡;所述羧酸锡盐选自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或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中的一种或两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填充物选自云母粉、滑石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选自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增韧剂,所述橡胶增韧剂选自以丁二烯橡胶相为核、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核壳结构的抗冲改性剂;或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为壳,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交联形成的橡胶弹性体为核的核壳结构抗冲改性剂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抑制剂选自含磷化合物,所述含磷化合物选自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苯酯或亚磷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选自固体石蜡、液体石蜡、聚乙烯蜡、硬脂酸酰胺、甲撑双硬脂酸酰胺、N,N-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或季戊四醇硬脂酸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以重量份计的20~90份聚碳酸酯、1~60份聚酯、1~20份矿物填充物、2~10份增韧剂、1~3份酯交换抑制剂、0.1~1份光稳定剂和0.1~1份润滑剂,混合均匀;
(2)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即可制得高性能增强聚酯合金材料;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一区螺杆温度为室温~80℃;二区至机头的螺杆温度为240~270℃;螺杆转速在100~5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65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高斯模型的光学触摸方法
- 下一篇:流体产品再装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