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反转输出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7120.5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嗣新;徐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嗣新 |
主分类号: | F16H3/10 | 分类号: | F16H3/10;F16H3/14;F16H57/039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刘玉仁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转 输出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反转输出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上使用最多的抽油机是游梁式抽油机, 游梁式抽油机的悬点载荷为周期性变载荷,悬点载荷在减速器曲柄轴上的扭矩曲线与曲柄平衡的正弦曲线差别很大, 使曲柄轴上的净扭矩曲线波动很大, 甚至出现负值。而普通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基本上恒定不变,为满足峰值扭矩的要求, 抽油机不得不配用较大功率的电动机,这就造成了运行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电动机处于轻载状态,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都很低。因此,普遍认为游梁式抽油机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其载荷特性与所用的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不匹配。
游梁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曲柄的角度是时刻变化的,不同的角度平衡效果是不同的。当相位角在大于90°的情况下,有功电流为负,这就是发电状态,平衡效越差,发电越多。但是从电动机原理上看,在电动和发电的转换过程中电动机正好处在效率最低段整个过程中能量转换的效率特别低。
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抽油泵全系统的总效率在国内一般地区平均只有12%~ 23% ,先进地区至今也不到30%。美国的常规型抽油机系统效率较高,但也仅有46%。系统效率低下,能耗大,耗电就多,因此,节能成为有杆抽油系统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反转输出转换装置,本发明的输入转向不变,而输出可以依据需要随时变换转动方向。本发明可实现驱动电机单项旋转,而输出的转向可以随时变换,降低了电机的耗电量。本发明可以用于油田的抽油机。
本发明的长轴扭矩输入端通过第一滚针轴承作用在摩擦环支撑架上,第一滚针轴承一端作用在第一滚针轴承挡环上,第一滚针轴承另一端通过滚针轴承堵盖固定,滚针轴承堵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摩擦环支撑架上,摩擦环支撑架上的较细端外套设第一螺旋推块与第二螺旋推块,第一主动推块与第二主动推块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侧面与涡轮侧面相贴合,第一主动推块与第二主动推块与涡轮用销轴连接在一起;第一主动推块上的第一凸台与第一螺旋推块上的螺旋凸台高位挤压在一起,第一螺旋推块外套设第一固定块,第一螺旋推块具有螺旋凸台高位、滑槽和螺旋凸台低位,第一固定块上与第一螺旋推块上的滑槽相对应的有一个内定位槽,第一螺旋推块滑动块的一端镶嵌在第一螺旋推块上的滑槽里,另一端则镶嵌在第一固定块上的滑槽相对应的内定位槽内;在离合器箱体固定槽与第一固定块的外定位槽内镶嵌有第一固定块制动块,第一螺钉通过第一固定块制动块上的螺钉阶梯孔穿过第一固定块上的螺钉孔,与第一螺旋推块滑动块上的螺纹孔旋和在一起,第二螺旋推块、第二固定块与离合器箱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第一螺旋推块、第一固定块与离合器箱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同;第一固定块的一侧挤压在离合器箱体堵盖的凸缘上,第一固定块另一端顶在第二推力轴承的一侧上,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在离合器箱体第一轴肩上,第二固定块另一端则固定在第三推力轴承上; 第一螺旋推块的螺旋凸台高位与第一主动推块上的第一凸台挤压在一起,第一螺旋推块的里侧顶在第一推力轴承上,第一推力轴承挤压着第二圆螺母,第二圆螺母挤压着第一圆螺母,第一圆螺母与第二圆螺母通过螺纹与摩擦环支撑架固接在一起,第二螺旋推块的结构与第一螺旋推块的结构相同,第二螺旋推块具有螺旋凸台高位、滑槽和螺旋凸台低位,第二螺旋推块上的螺旋凸台高位与第二主动推块上的第二凸台对应接触;第二螺旋推块的另一侧与第四推力轴承挤压接触,第四推力轴承的另一侧作用在,摩擦环支撑架轴肩上;第三推力轴承的一侧顶在第二螺旋推块上,另一侧顶在涡轮的一侧上,第二推力轴承的一侧顶在第一螺旋推块上,另一侧顶在涡轮的另一侧上,涡轮与摩擦环支撑架之间装有第一滑动轴承,摩擦环支撑架穿设在支撑盘内,支撑盘通过第一圆锥轴承作用在第一离合器箱体轴承座上,第一圆锥轴承内圈的一侧顶靠在支撑盘第三轴肩上,另一侧顶靠在第一定位套,第一定位套和第一制动垫通过第三圆螺母固定在支撑盘上,第一圆锥轴承的外环一侧顶靠在离合器箱体第二轴肩上,里侧通过第二堵盖固定,第二堵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离合器箱体上,支撑盘、第一摩擦片和卷筒支撑架通过螺钉固接在一起,摩擦环与摩擦环支撑架固接在一起;摩擦环楔形一端挤压在第一摩擦片的楔形槽内,卷筒与卷筒支撑架固连接在一起;第二摩擦片与摩擦片支撑架固接在一起,长轴在摩擦片支撑架内穿过,通过第二滚针轴承与摩擦片支撑架转动连接,长轴端部通过调心轴承与变速箱体转动连接,在卷筒支撑架和摩擦片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定位套、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螺母、第三定位套和外螺纹圆螺母;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一端顶靠在第五摩擦片支撑架轴肩上,另一端则顶靠在第二定位套的一端上,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顶在第四卷筒支撑架轴肩上,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一端顶靠在第二定位套的另一端,另一端顶靠在第四圆螺母上,第四圆螺母旋合在摩擦片支撑架上,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顶靠在第三定位套上,第三定位套的另一端顶靠在外螺纹圆螺母,外螺纹圆螺母旋合在卷筒支撑架上,第一齿轮与卷筒支撑架固接在一起,卷筒支撑架和第二变速箱体轴承座之间设置了第四圆锥滚子轴承,第三堵盖固定在变速箱体的一端;第二齿轮与摩擦片支撑架固接在一起,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在一起,第三齿轮与轴固接在一起,第四齿轮与轴通过第二滑动轴承滑动连接,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单向环通过花键与轴滑动连接,单向环上的第二啮合牙与第四齿轮上的第一啮合牙啮合;环形推动环设有四个柱,每个柱上都有弹簧,弹簧连同环形推动环上的四个柱一起安装在变速箱体的弹簧镶嵌孔内,环形推动环套设在单向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嗣新,未经宋嗣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71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