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7253.2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仲召阳;王东;关伟;梁伟;戴楠;卿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31;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冯琼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石墨 纳米 复合物 制备 方法 电化学 免疫 检测 | ||
1.一种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石墨烯用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分散、超声处理后制得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石墨烯复合物;
步骤2:取所述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石墨烯复合物与第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制得石墨烯纳米片;
步骤3:取所述石墨烯纳米片经超声分散后与离子液体混合,即得;
所述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季胺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2C6C12Br2;
所述第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对苯乙烯磺酸钠、聚丙烯酸钠或对甲基苯乙烯磺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在电化学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4.一种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得二茂铁标记的待测蛋白抗体;
步骤2:取石墨烯用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分散、超声处理后制得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石墨烯复合物,再与第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制得石墨烯纳米片,经超声分散后与离子液体经第一混合,制得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
步骤3:取所述二茂铁标记的待测蛋白抗体与所述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经第二混合后,再加入碱性磷酸酯酶经第三混合,制得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碱性磷酸酯酶及二茂铁标记的待测蛋白抗体共耦合物;
步骤4:将玻碳电极表面修饰处理后置于待测蛋白抗体溶液中充分结合,封闭以去掉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得免疫电极;
步骤5:取所述免疫电极与不同浓度梯度的待测蛋白标准品溶液混合后,与所述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碱性磷酸酯酶及二茂铁标记的待测蛋白抗体共耦合物混合后制得工作电极;
步骤6:在缓冲溶液中,在底物抗坏血酸磷酸酯盐存在的条件下,取所述工作电极、免疫电极分别与待测蛋白温育,以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检测,以工作电极和免疫电极的响应电流之差和所述待测蛋白标准品溶液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步骤7:取所述免疫电极与待测蛋白样品溶液温育,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检测,测得待测蛋白样品溶液的电化学峰峰电流强度,与标准曲线比对,获得所述待测蛋白样品溶液的浓度;
所述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季胺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2C6C12Br2;
所述第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对苯乙烯磺酸钠、聚丙烯酸钠或对甲基苯乙烯磺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预处理为取所述玻碳电极抛光成镜面,超声处理晾干后,表面修饰所述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后吸附金纳米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缓冲溶液为Tris-HCl缓冲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缓冲溶液为pH值为7~9的Tris-HCl缓冲溶液。
8.一种电化学免疫检测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得二茂铁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抗体;
步骤2:取石墨烯用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分散、超声处理后制得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石墨烯复合物,再与第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制得石墨烯纳米片,经超声分散后与离子液体经第一混合,制得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
步骤3:取所述二茂铁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抗体与所述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经第二混合后,再加入碱性磷酸酯酶经第三混合,制得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碱性磷酸酯酶及二茂铁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抗体共耦合物;
步骤4:将玻碳电极表面修饰处理后置于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抗体溶液中充分结合,封闭以去掉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得免疫电极;
步骤5:取所述免疫电极与不同浓度梯度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标准品溶液混合后,与所述离子液体-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碱性磷酸酯酶及二茂铁标记的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抗体共耦合物混合后制得工作电极;
步骤6:在缓冲溶液中,在底物抗坏血酸磷酸酯盐存在的条件下,取所述工作电极、免疫电极分别与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温育,以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检测,以工作电极和免疫电极的响应电流之差和所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标准品溶液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步骤7:取所述免疫电极与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样品溶液温育,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检测,测得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样品溶液的电化学峰峰电流强度,与标准曲线比对,获得所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样品溶液的浓度;
所述第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季胺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12C6C12Br2;
所述第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对苯乙烯磺酸钠、聚丙烯酸钠或对甲基苯乙烯磺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72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