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作条件下提高含硒肥料吸收利用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8268.0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4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23/00 | 分类号: | A01C23/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许鸣石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作 条件下 提高 肥料 吸收 利用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旱作条件下提高含硒肥料吸收利用率的方法,属于农业施肥及农艺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硒,元素符号Se,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防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匀的,依据局部贫硒土壤线索实施和开展针对性的富硒工作,优化食物链中的硒含量水平是农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但现在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32微克,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
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富硒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并付诸实际生产的热点领域。茶树本身对硒有较好的富集性,其硒含量水平对全民硒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已有了富硒区生产、叶面喷施含硒肥料、土壤根施含硒肥料等方法来进行富硒农产品的方法。但是在富硒区生产的富硒产品的方法受到地域限制,产品标准化和集成化亦受到限制;叶面喷施对外界天气及环境变化敏感,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而土施含硒肥料则存在硒利用率不高,浪费较为严重、成本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旱作条件下提高含硒肥料吸收利用率的方法,解决现有通过根施含硒肥料生产技术中,含硒肥料吸收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可提高含硒肥料吸收利用率50%以上。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在土壤中施用含硒肥料后,再向土壤中施入硒转化促进剂和硒吸收促进剂。其中硒转化促进剂是指能促进含硒肥料中硒化合物向硒酸盐或亚硒酸盐转化的农用化肥或其他化学物质;硒吸收促进剂是指可吸附或结合作物根系释放的,用以交换阳离子的过量H+的农用化肥或其他物质。
上述的含硒肥料可以是亚硒酸盐、硒酸盐、含硒矿物及其加工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的混合,还可以是纳米硒植物营养剂(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型号XGP001A)。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含硒肥料是纳米硒植物营养剂(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XGP001A)。
硒转化促进剂是通过改变含硒肥料在土壤中的微环境,在旱作条件下使含硒肥料中的硒形态向利于植物根系吸收的化学形态转化。并改变根际微环境,避免土壤中已有的植物有效态硒(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化学形态)转化为其他形态。可以是水溶碱性化肥或生理碱性化肥,如碳酸钾、硝酸钙、硝酸钠等,也可以是各种常用碱性化合物,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硒吸收促进剂通过吸附或结合过量的H+,促进生物有效性的离子交换作用,从而促进吸收。可以是生理碱性化肥,如硝酸钙、硝酸钠等。
本发明中作用原理在于: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的硒形态,主要是亚硒酸根和硒酸根离子。硒氧化物在碱性环境中结合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可形成亚硒酸盐,亚硒酸盐在旱作条件下可进一步氧化为硒酸盐,两者都是根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硒形态。因此,碱性的微环境,可促进含硒肥料中其他形态的硒,向植物根系可利用态转化,进而提高含硒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土壤中其他形态硒向植物易吸收的形态转化化学反应机制:
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吸收矿质离子是通过阳离子交换实现的。因此,植物根系会释放大量的H+进入到根际土壤环境中,大量的H+会导致现有的亚硒酸根离子被还原成单质硒,进而降低土壤中可利用态硒的含量,进一步降低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
土壤中过量H+导致可利用态硒被还原的化学反应机制:
因此,在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可吸收或结合H+的物质,将植物根系释放的过量的H+中和,可降低植物可吸收利用态的硒形态向其他形态转化的速率,进而维持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利用态硒的含量,对植物根系吸收硒起到正方向推动的作用,从而提高含硒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旱作情况下,通过在土壤中施用硒转化促进剂和硒吸收促进剂,可以大大增加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率,在原有营养剂基础上提高硒利用率5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