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走式人控无线遥控电动秧苗钵全自动移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8360.7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3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勇;丁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绍勇;丁朝霞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115 山东省兖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走式人控 无线 遥控 电动 秧苗 全自动 移裁机 | ||
所属技术领域:农业机械。无土栽培育秧苗钵移裁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作物要求精耕细作,生长期长,栽培作业项目多,要求严,难度高,作业量大,靠人畜力作业不仅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难能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农作物机械化迅速发展,单产、总产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全世界80多个国家农作物的机械化程度,因其工业发达程度和农业劳力的紧缺情况不同,差异甚大,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农田耕作、田间管理直至收获方面都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所用机械多为大中型,目前,继续向大功率、高速、宽幅、联合作业与自动化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移栽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移栽机可以实现移苗的机械化,减轻各种农作物育苗移栽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移栽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移栽的自动化程度。而分苗又是移栽的主要的过程,因此,研究和设计符合农艺要求并且更先进的移栽机的分苗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移栽机开发和研究始于“八五”期间,随着国外移栽机的发展,我国的钵苗移栽机的目前种类也较多。从移栽器型形式分有钳夹式(圆盘钳夹式和链条钳夹式)、导苗管式(导管推落苗式、导管指带落苗式和导管直落苗式)、吊篮式及带夹圆盘式等多种。目前,国内已经研制开发的钵苗移栽机主要以人工半自动为主;而全自动移栽机因结构复杂,成本高,尚处在研究起步阶段。
过去农作物移栽方式是人工移栽,虽然移栽质量有保证,成活率高,但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用人工多,工作效率低,移栽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降低农作物育苗移栽成本,尽快实现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目标,把育苗移栽这项科学技术转换成现实生产力,迅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目前人工燃油动力移栽机械终于成功问世。营养苗秧钵移栽机,是为各种农作物的营养钵育秧技术配套的耕作机械,可以快速度在大田进行各种农作物的营养苗秧钵移栽。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对促进棉花早发,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推广全自动机械化移栽技术,营养钵的紧实度应在满足棉花苗生长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机械化移栽的要求。压制成型的钵体容重和空隙度都适合棉苗根系生长,且钵体强度满足机械化移栽的要求。
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燃油动力营养苗秧移栽机主要技术参数
配套动力18-50马力;单机头或多机头:作业行驶速度1.0-2.5千米/小时:
适应行距(垄距)40-360厘米:作业行(垄)数1-5行连续可调:株距18-162厘米连续可调:
移栽深度5-13厘米连续可调:适应苗高6-20厘米:伤苗率≤0.1%
移栽效率2-15亩/小时单机头或多机头;一台移裁机操作人数在3~6人。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人研究开发了自走式人控无线遥控电动秧苗钵全自动移裁机。长期以来,我国秧苗移栽一直是原始人工栽植方式,不仅效率低,用人工多,劳动强度大,移栽株距不均匀,移栽深浅度不一,造成移栽质量差,成活率低,3~5人一天只能移栽3亩左右,而用本发明的移栽机完全可以实现只用1人,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移栽深度和行距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大大提高秧苗移栽质量,该机每小时可移栽5000株~8000株。每天可实现栽植50亩以上(双机头计算)。如果使用六机头移栽机,每天可实现移栽100~150亩,移栽费用大大降低,作物生长成熟期一致,便于田间管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绍勇;丁朝霞,未经陈绍勇;丁朝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